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緒論 一、“戲劇改良”釋義 二、戲劇改良運動是奠立中國戲劇近代性質的標誌 三、一個重要的歷史轉折時段的劃定 上篇:戲劇改良思潮的形成及其演變 ——告別古典:中國近代戲劇的開端 一、晚清的戲劇改良思潮(1902-1911) (一)以“新民”為宗旨:戲劇改良思潮的興起 ——1902年戲劇改良運動的宣言書:《論小說與群治之關係》 (二)指陳其弊與任事“新民” ——1904年前後的《警鐘日報》和《二十世紀大舞臺》 (三)晚清的戲劇局面和1907年之際新劇的出現 (四)“海派京劇”與1908年的“新舞臺” 1、近代戲劇新形態的創造:“海派京劇” 2、海派京劇的新歷史劇——連臺本戲的“古裝新戲”創造 ——《狸貓換太子》等三大“古裝新戲” 3、“新舞臺”——中國近代戲劇的第一座劇場 (五)戲劇改良思想的傳播及新形態戲劇的創造 ——“時裝新戲”的創作和演出 1、“中國第一戲劇改良家”:汪笑儂的戲劇改良實踐 ——從《黨人碑》到《瓜種蘭因》 2、“南社”人物:“南社”的戲劇創作群體 3、上海的新形態戲劇:“時裝新戲”的創造 ——《黑籍冤魂》及其海上五大“時裝新戲” 4、粵劇的新時代:“志士班”的戲劇創造 ——《溫生才打孚琦》等新形態粵劇 5、川劇的精神洗禮:“改良公會”的戲劇改良 ——趙熙的《情探》和黃吉安的古題新作 二、民初的戲劇改良思潮(1912.1-1915.9) 序:進入1912年後的戲劇局面 (一)戲劇改良運動指向的變化及其原因 ——“鴛鴦蝴蝶派”的言情主義營造的審美氛圍中的 戲劇創作 (二)戲劇改良運動的蔓延及其實績 ——西安“易俗社”等新秦腔戲劇改良組織的創建和 成就,以及女伶的出現 (三)梅蘭芳舞臺的“時裝新戲”創造 ——《一縷麻》等“時裝新戲”的嘗試 (四)為近代戲劇安其身:戲劇改良家們思想背景的考察 ——上海,從日本到上海間 (五)為近代戲劇立其命:戲劇改良家們的心態研究 (六)戲劇改良運動的影響及回應 三、“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的戲劇改良思潮(1915.9-1919) 引子 (一)戲劇改良運動之再起 ——1915年9月《青年雜誌》和1916年《新青年》的 思想啟蒙 (二)戲劇改良陣營的形成及其理論內涵 1,戲劇改良陣營中的代表性成員 2,戲劇改良派理論的論域內涵 (三)1919年之後中國戲劇界思想狀況 (四)戲劇改良運動的藝術成就 ——成兆才和“警世戲社”的評劇創造 1,北方農民藝人自我意識覺醒的表達:評劇新形態的創生 2,“唐山首創警世戲社”(頭班)的由來 3,成兆才在劇本創作上的傑出貢獻 ——《楊三姐告狀》等時裝新戲的經典之作 4,【反調】:月明珠的音樂創造 四、本篇餘論 下篇:戲劇改良的主要派別及其理論主張 ——關於中國近代戲劇藝術形態的設計 一、1902-1919年形成的舊劇改良派 (一)舊劇改良派的戲劇理論 1.梁啟超的“新小說與新民關係”論 2.歐榘甲的“改班本振興中國”論 3.三愛的“優伶實普天下大教師”說 4.天僇生的“戲劇是學校教育補助品”論 5.宋春舫的“維護舊劇特點進行改良”說 6.歐陽予倩的“創設新戲劇文本”說 7.周劍雲的“編選劇本確立劇碼”說 8.秋星的“舊劇劇本改良”說 9.蔣智由主張“編寫悲劇劇本”說 10.嚴複和夏曾佑的“說部使民開化”論 11.未名的對戲劇“禁不如改”說 12.狄平子的“戲劇至高無上”論 13.劉半農的“戲劇以應時勢之所需”說 14.箸夫的“取捨東西洋經驗改造本國戲劇”說 二、1917-1918年以《新青年》為陣地形成的戲劇派別 (一)舊劇否定派的戲劇理論 1.錢玄同的“中國要有‘真戲’”說 2.周作人的“中國舊劇應廢”論 3.傅斯年的中國舊戲是“‘百衲體’的‘把戲’而不近人情”論 4.陳獨秀的“舊劇審美價值幾何”論 5.劉半農的“舊劇應‘另以合于情理、富於美感之事物代之’”說 (二)舊劇守護派的戲劇理論 1.張厚載的“中國舊劇美學價值”論 2.馮叔鸞的“中國舊劇藝術規律”論 (三)舊劇再造派的戲劇理論 1.胡適的中國舊戲是“‘遺形物’說和輸入悲劇觀,戲劇再造”論 2.傅斯年的“‘廢唱用白’,創造新劇”論 三、1904-1919年南社及其他學者和社團的戲劇改良思想 (一)南社革命家們的戲劇改良思想 1.陳去病的“隨俗嗜好,徐為轉移”的戲劇改良思想 2.柳亞子的“優伶社會,實社會思想之根據地”說 3.黃人的“傾美的方面,審美之情操”的戲劇本質論 4.健鶴的“戲劇的漢唐精神重建”論 (二)其他知識份子的戲劇改良思想 1.汪笑儂“以詞句為本”,注重人物形象塑造說 2.李桐軒的《甄別舊戲草》 3.韓補庵的“編劇宗旨”說 4.沈芳塵的“歌白並用”說 5.王夢生的“三步合一”說 6.玄郎的“海上劇評” (三)戲劇演出社團的戲劇改良思想 1.“春柳社”的戲劇改良主張 2.“易俗社”的戲劇改良主張 四、本篇小結 結語 一、開啟民智、救亡圖存的戲劇“經世致用”學說的創論 二、以西方近代戲劇理念為思想資源的戲劇改良 三、戲劇改良運動的理論偏至與實踐上的實用功利主義 附錄 附錄一、晚清戲劇學研究 附錄二、1902-1919年戲劇改良運動中主要戲劇作家作品見知錄 附錄三、19世紀90年代-20世紀90年代百年戲劇改良(改革)著作、論文要目 後記:一個艱難終結的時代 再版後記
張福海 哲學碩士,文學博士,上海戲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話劇理論與歷史研究會理事,上海古典文學學會理事。主要著作有《插圖本中國戲劇史》《海派京劇簡史》《黑龍江地域戲曲流變史—中國北方戲曲的塞外播遷》《20世紀中國戲劇研究》《超驗世界的戲劇圖景》《戲劇為上演而設》;任《辭海》(戲曲部分)、《美學大辭典》(戲曲部分)。《大辭海》(戲曲電影卷)主要撰稿人;戲劇作品有昆劇劇本《南柯夢記》、話劇劇本《1945年以後……》。為2018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重大專案“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戲曲史(黑龍江卷)”首席專家。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