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建築演繹:機械、數位、生態到人工智慧的設計思考
|
|
|
|
|
|
|
|
|
ISBN |
9786269667277 |
定价 |
NT500 |
售价 |
RM78.10 |
优惠价 |
RM69.51 *
|
作者 |
邱浩修
|
出版社 |
田園城市
|
出版日期 |
2023-07-14 |
装订 |
平裝. 全彩印刷. 208 页. 23.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抱歉!此书没有开放空运服务,只能船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如需空运请洽客服。 |
|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當代建築演繹:機械、數位、生態到人工智慧的設計思考》帶領讀者進入一段關於當代建築演進和設計思維的深入探索之旅。以「機械論」、「數位論」、「生態論」和「智慧設計論」四個章節為結構,本書探討了現代科技對當代建築的影響與演變。每個章節都呈現了不同的觀點和設計概念,貫穿著「起、承、轉、合」四個技術和設計思想階段。
在「起始」階段,書中從探討工業革命機械動力時代之移動觀點開始,開啟了建築現代性游移於「機械」與「有機」兩個二元辯證論點。在「承繼」階段,書中接續描繪數位化時代對建築的影響,從實體到虛擬的社會轉變,探索了材料與形式的去物質化呈現以及即時性和瞬時性的反饋連結。在「轉變」階段,書中關注了環境議題的興起,介紹了環境智能和建築系統的共生思維,探討了空間形式與能量流動之間的關係。最後,在「整合」階段,書中探討了智慧設計在建築中的應用,特別是人工智慧的介入,強調了「重構自然」和「科技賦能」的設計目標,並探討了人與自然關係的演化。
本書也強調了建築技術與自然環境之間的辯證關係,並探討了AI對建築創新的潛力。從「混成自然」的設計文化到「環境智慧」的應用,AI的方法論將延伸到生態智慧、材料智慧、結構智慧和功能智慧等範疇。這些不同的方法將啟發新一代建築師,帶來對未來環境更豐富、更有韌性的空間想像,並為建築領域的創新作出革新性的貢獻。
《當代建築演繹:機械、數位、生態到人工智慧的設計思考》是一本融合了理論探討和實踐應用的專業著作,旨在引領建築師、設計師和學者們探索當代建築領域的前沿議題。無論您是對建築感興趣的讀者,還是從事建築相關行業的專業人士,這本書都將為您提供新的視野與機會,去思考建築產業在這個充滿變動的科技時代走向何方?又如何重新定位與自然環境的關係?本書嘗試疏理科技如何影響當代建築演化的創新觀點和知識體系,探究科技文化與自然觀點交織與辯證的時代演繹,企圖歸納與匯聚一個可以作為未來建築與環境發展的設計論述,作為當代建築師探究時代精神的思想參照。
。
|
|
|
|
|
|
|
|
|
|
|
|
|
|
|
目錄
第一章
機械到生物類比的建築認識論
The Architectural Epistemology from Mechanical to Biological Analogy
1.1 [Machine] 機械崛起與現代性啟蒙
1.2 [Organism] 功能論與有機論的辯證
1.3 [Situation] 現代主義後的科技想像(反)烏托邦
1.4 [Information] 建築作為信息媒介的時代典範轉移
1.5 [Intelligence] 邁向設計演效和虛實整合的數位新工藝
第二章
數位到後數位時代的建築演化論
Architectural Evolution from Digital to Post-digital Age
2.1 構築、反構築與數位新構築
2.2 文學到建築語言的文本參照
2.2 輕|材料與形式的去物質化呈現
2.3 快|即時與瞬時性的反饋連結
2.4 準|虛擬到實體構築的精確性
2.5 顯|不可見到可見的流動轉譯
2.6 繁|以簡御繁的動態結構網絡
第三章
生態智能到環境演效的建築系統論
Architecture towar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with Ecological Intelligence
3.1幾何演算與衍生形態學
3.1.1空間原理的衍生
3.1.2物質建構的衍生
3.1.3結構演繹的衍生
3.2參數主義與建築自生論
3.3環境智能與建築共生論
3.3.1 景觀與基礎設施都市主義
3.3.2 生態都市主義到生態系建築
3.4 空間形式與能量流動
3.4.1 生命週期的能量流
3.4.2 環境演效的能量流
3.4.3 身心感知的能量流
3.5 形隨能量:以數據驅動環境演效的建築風水學
第四章
深度學習到智慧生成的建築創新論
Generative Design in Architecture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4.1 人工智慧、藝術與創造力
4.2 超級使用者與智慧輔助設計
4.3人工智慧的新建築路徑
4.3.1 風格採樣
4.3.2 形式性能
4.3.3 語義規則
4.4 結論:從人工智能邁向環境賦能的設計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邱浩修
哈佛大學設計學院設計博士,東海建築系教授。專長為當代建築評論、參數設計與數位構築、虛實整合空間設計、智慧建築與永續設計,過去幾年教學與研究實踐,致力於探索持續進化的當代數位技術,如何在全球與在地的社會文化與建築產業脈絡下,從概念到實踐挖掘出新的設計觀點、設計方法與應用理論。同時也關注當代建築的發展,嘗試以建築論述、策展與創作方式,建構台灣在地性與世界建築思潮的積極對話與辯證的可能。
建築設展與創作作品
2023 「M公寓 – 永續生活新寓言」地景空間設計總策展人
2022 「智能種子屋」設計 (日本優良設計獎)
2020 「顯相|環聲」數位藝術互動創作 (東海大學藝術中心「藝術、AI、未來展」)
2020 『2020實構築展「構造詩」+陳其寬建築文件展+向OO學習木構空間裝置展』總策劃
2020 「顯微建築」設計作品 (東海大學藝術中心「生態、綠能、永續」親生命環境智造展)
主要建築著作
《自匱乏而生的品質:再探弗朗西斯·凱雷的建築作品思想》
《台灣教會建築百年群像》
《垂直造境、城市尋景 — 評介劉偉彥建築師「城市異托邦」的住宅作品思想》
《建築智造:邁向以設計演效、虛實共融的當代構築美學》
《人工自然之間的蟄伏地景》
《造物化境、返璞歸真 — 廖偉立的建築生活實踐》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