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龜井勝一郎(かめい かついちろう,1907-1966)
文藝評論家,出生於日本北海道函館市。一九三五年創立同人誌「日本浪漫派」,一九四三年刊行〈大和古寺風物誌〉。戰後,嘗試以宗教觀點進行文明批判,並於一九五○年以〈現代人的研究〉獲得讀賣文學賞。一九六五年以〈日本人的精神史研究〉獲得菊池寬賞。
泉鏡花(いずみ きょうか,1873-1939)
小說家、劇作家,出生於日本石川縣金澤市。一八九○年,因讀了尾崎紅葉的小說而立志成為小說家,並到東京拜師。一八九五年於《文藝俱樂部》發表被稱作「觀念小說」的〈夜行巡查〉、〈外科室〉,以此奠定文壇地位。後來,陸續創作〈照葉狂言〉、〈高野聖〉、〈婦系圖〉、〈歌行燈〉等,作品轉為浪漫、神秘的風格。影響谷崎潤一郎、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等許多作家。
牧野富太郎(まきの とみたろう,1862-1957)
日本植物學家,出生於現高知縣,代代以雜貨與酒造營生。十七歲時受到植物學的啟蒙,自學立志成為植物學家,放棄繼承家業,前往東京追夢。在東京大學理學部植物學教室進行研究,研究植物足跡可以說除了北海道之外,遍布日本各地,發現了很多新品種。是日本第一位使用林奈分類系統分類日本植物的植物學家,因此其也被稱為「日本植物學之父」。創刊《植物學雜誌》、《植物研究雜誌》,並撰寫多部植物學相關著作。一九五七年去世,追授日本文化勳章。
正宗白鳥(まさむね はくちょう,1879-1962)
小說家、劇作家、評論家,生於日本岡山縣。一九○一年東京專門學校(現為早稻田大學)文學科畢業。師事島村抱月,並在其指導下於《讀賣新聞》撰寫文學評論,一九○三年成為《讀賣新聞》的記者,一九○四年發表處女作〈寂寞〉,並於一九○八年相繼發表〈何處〉、〈五月幟〉等作品,以客觀的筆法描寫虛無的人生觀,奠定自然主義代表作家的地位。
河井寛次郎(かわい かんじろう,1890-1966)
陶藝家、隨筆家,出生於日本島根縣。一九一四年東京高等工業學校窯業科畢業後,便進入京都市立陶瓷器試驗所工作。一九二五年左右漸漸發現古民藝品之美,便與柳宗悅、濱田庄司等人發起民藝運動,並到日本各地、沖繩、朝鮮、滿州(中國東北地區)旅行,探訪當地的手工藝品。著有《化妝陶器》、《命之窗》、《火之誓》、《六十年前的我》等書。
薄田泣菫(すすきだ きゅうきん,1877-1945)
詩人、隨筆家,出生於日本岡山縣。一八九七年於雜誌《新著月刊》發表標題為《花密藏難見》的十三篇詩作,受到島村抱月的讚賞。後來陸續發表《逝春》、《二十五絃》、《白羊宮》等詩集,從浪漫主義的近代詩推展至象徵詩,成為島崎藤村、土井晩翠之後明治後期的代表詩人。後來轉為創作散文隨筆,著有《茶話》、《艸木虫魚》等隨筆集。
河井寛次郎(かわい かんじろう,1890-1966)
陶藝家、隨筆家,出生於日本島根縣。一九一四年東京高等工業學校窯業科畢業後,便進入京都市立陶瓷器試驗所工作。一九二五年左右漸漸發現古民藝品之美,便與柳宗悅、濱田庄司等人發起民藝運動,並到日本各地、沖繩、朝鮮、滿州(中國東北地區)旅行,探訪當地的手工藝品。著有《化妝陶器》、《命之窗》、《火之誓》、《六十年前的我》等書。
若山牧水(わかやま ぼくすい,1885-1928)
歌人,出生於日本宮崎縣。一九○四年進入早稻田大學英文科就讀,並拜尾上柴舟為師,主要於雜誌《新聲》發表作品。一九○八年大學畢業後,自費出版歌集《海之聲》。一九一○年出版第三歌集《別離》,一躍成為歌壇寵兒。歌風明晰流麗,被視為自然主義歌人,且喜愛飲酒與旅行,日本各地約有三百座牧水的歌碑。
寺田寅彥(てらだ とらひこ,1878-1935)
散文、俳句作家,也是一位地球物理學家,出生於東京。高中時受英文老師夏目漱石、物理老師田丸卓郎的影響,立志鑽研文學與科學,並曾加入夏目漱石所主持的俳句同好團體紫溟吟社。一八九九年進入東京帝國大學理學院就讀,並於一九〇八年取得理學博士學位,在學期間多次在雜誌《不如歸》上發表散文作品。他的散文題材多元,除了寫在故鄉高知的風物、回憶,也自物理、數學、天災、自然科學等領域取材。
上村松園(うえむら しょうえん,1875-1949)
日本畫畫家,出生於京都。自幼展現繪畫天分,聞名於街坊巷尾、騷人墨客之間。一八八七年進入京都府繪畫學校就讀,十五歲以《四季美人圖》獲頒內國勸業博覽會獎狀。畫風深受京都傳統文化影響,擅長描繪高雅如珠玉般澄澈的美人圖。一九四八年獲頒日本文化勳章,為史上第一位獲文化勳章的女性。
久保田萬太郎(くぼた まんたろう,1889-1963)
俳句詩人、小說家、劇作家。一八八九年出生於日本東京淺草。一九一一年在學期間發表小說〈朝顏〉於永井荷風創刊的《三田文學》,同年劇作〈序幕〉獲選刊登於《太陽》雜誌,躋身「三田派」新進作家之列。一九一七年發表〈末枯〉奠定文壇地位,並以劇作〈大寺學校〉為契機接觸新派劇壇,開啟文壇與劇壇兩棲的創作生涯。作品善於運用傳統江戶語言,描寫東京下町庶民在時代浪潮衝擊下的人情世故與懷舊哀愁。
德冨蘆花(とくとみろか,1868-1927)
小說家,本名健次郎,出生於肥後國水俣(現為熊本縣水俣市)。一八八五年受洗。同志社英學校(現為同志社大學)肄業,並於一八八九年到東京的民友社當記者。一八九八年長篇小說〈不如歸〉問世,描寫家庭制度下的悲劇,自此一躍成名,奠定作家地位。日俄戰爭後,因喜愛托爾斯泰而前往俄國,歸國後便在東京郊外過著田園生活。著有〈寄生木〉、〈新春〉、〈富士〉等名作。
島崎藤村(しまざき とうそん,1872-1943)
大正時期小說家、詩人。出生於日本筑摩縣馬籠村(現岐阜縣中津川市),本名島崎春樹。在學期間受洗為基督徒,並展開對文學的熱忱,一八九三年參與文藝雜誌《文學界》的創刊,陸續於雜誌上發表劇詩、小說。一九〇六年出版歷經七年完成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破戒》更獲文壇激賞,奠定自然主義文學旗手地位。著有代表作《家》、《黎明前夕》等。
岡本加乃子(おかもと かのこ,1889-1939)
小說家,本名岡本加乃,一八八九年出生於東京。師事女歌人與謝野晶子,早期以詩歌創作見長。一九三六年發表以芥川龍之介為藍本的小說〈病鶴〉,受川端康成好評推薦,正式於文壇出道,並在短短三年間發表〈母子敘情〉、〈金魚繚亂〉、〈老妓抄〉等代表作,以濃密的情感與敏銳的人間洞察,交織而成極富生命力的獨特作品世界。
南方熊楠(みなかた くまぐす,1867-1941)
生物學者、民俗學者,出生於日本和歌山縣。一八八四年進入大學預備門(東京大學教養課程前身)就讀,但途中退學,並跨海至美國、英國。在英國時,於大英博物館負責整理東洋文獻目錄,同時也投稿科學雜誌Nature,並獨自研究動植物學、考古學、宗教學等。著有《南方閒話》、《十二支考》、《南方隨筆》等。
室生犀星(むろう さいせい,1889-1962)
詩人、小說家,出生於日本石川縣金澤市。工作期間受到上司指導俳句,立志成為詩人。後來師事北原白秋,並與同門的萩原朔太郎深交。一九一三年發表〈小景異情〉,為其初期敘情詩的代表作。一九一九年發表《第二愛的詩集》,與萩原朔太郎比肩引領大正時期的歌壇。
譯者簡介
蘇暐婷
國立臺北大學中文系畢業,日本明治大學國際日本學系交換留學,曾任日文遊戲企畫,現為專職譯者。譯有《明日的孩子們》、《青鳥》、《福爾摩斯的飲食與生活研究》、《和日本文豪一起愛狗》、《後光殺人事件》(合譯)、《消失的女靈媒》、《植物知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