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本書講述我國自先秦到明朝不同歷史時期的沿海文化、航海活動以及海權思想的演進。在古代中國里,以耕戰和耕讀為代表的江河農耕文化佔據了主導地位,以軍馬同體及牧戰合一為代表的草原遊牧文化與之互動交替,而沿海文化則處於邊緣,未入傳統史學的主流。作者擺脫了傳統史觀,從陸地出發,放眼海洋,跳出舊觀念的束縛,從農耕文化轉向海洋文化。 本書梳理了2000余年18000千米海岸線上的歷史變遷,描繪了史詩般波瀾壯闊的航海活動,呈現出生機勃勃的航海景象。自先秦以來,中國的航海活動大致分為東、南兩路,以東夷、百越為海洋文化的主體。從秦皇到漢武,趙佗在漢武通西域之前,率先從海路通了西域。海路通西域,重在貿易,不以戰爭為目的。而漢武帝為古代中國出海開闢了一個大航海時代。三國兩晉南北朝,衛溫、諸葛直的航海遠征為中國留下了第一部航海史料。到了唐代,杜環成為大唐航海第一人,他的《經行記》記下了地中海沿岸的諸多城市。宋代王安石從海洋看到了國家財富的增長,看到了比大運河還廣闊的市場。而元代的汪大淵則被人稱為“東方的馬可·波羅”。到了明清時代,鄭和下西洋開闢了中國海權時代。隨着歐洲人西來,西學東漸,沿海一帶海洋文化入主,造就了新的中國文化。 作者胸懷世界格局,深挖史料,結合考古成果,對比了東西方兩個截然不同的大航海時代,探究“海權”思想對統一不同經濟體、整合跨海域的超級經濟世界,以及國家現代化轉型的推動作用,展現出中國與世界互動的大航海景象。 李冬君,歷史學博士,主要著作有《走進宋畫》《鄉愁的天際線》《中國私學百年祭》《孔子聖化與儒者學革命》等,並有譯著《國權與民權的變奏——日本明治維新精神結構》。《中國經營報》《經濟觀察報》《國家人文歷史》《新京報》等媒體專欄作家。 劉剛,畢業於南開大學歷史系,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古代思想史,現為自由寫作者。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