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何以華夏》結合天文、生物、地質考古、金石、甲骨、典籍文獻等多方面的史料,通過故事性的文字還原了自地球有生物起,我們的祖先經過古猿階段進入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再進入漁獵畜牧的氏族社會,後發展到詩書禮樂的文明社會的曲折歷程,生動再現了華夏文明的誕生之路。 在長期的征伐、交往、遷徙和聯盟中,一個以共同文化為基礎的華夏民族逐漸形成,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前身。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在不斷豐富物質資料和改善生活的同時,他們創造了文字、錢幣、日曆、陶器、音樂、禮俗等質樸而燦爛的古代文明,逐漸走出野蠻、蒙昧的時代,進入文明社會。
第一回 _001 開天闢地 興亡何限魚龍 從猿到人 勞動造成世界 第二回 _031 耕牧溯羲農 千古文明開涿鹿 陶漁終禪讓 九州貢賦會塗山 第三回 _063 奮成旅少康恢祖業 失車牛上甲複親仇 第四回 _095 放桐宮伊尹訓新王 行曠野武丁屈賢子 第五回 _133 商紂蒐黎 東夷始叛 召公聽訟 南國興歌 第六回 _169 奴隸倒戈 牧野戰爭覆殷祚 農工浮海 中華文化播東鄰 第七回 _201 詠鴟鴞周公誅管叔 戲桐葉史佚戒成王 第八回 _233 莽莽周原狐鼪尋故寢 滔滔漢水魚鱉葬雄師 第九回 _261 宴瑤池王母小留驂 圍金闕農民大起義 第十回 _291 輔政共和 淮漢武功銘石鼓 傾城一笑 驪山烽火滅宗周
陳穉常,中國著名歷史學家。1928年考入燕京大學歷史系,師從顧頡剛和錢穆。曾先後執教于東吳大學、光華大學、聖約翰大學。1956年進上海歷史研究所,1960年調至上海財經學院,1962—1963年參加《辭海》歷史地理編寫組工作。著有《明代倭寇考略》《春秋考異》及歷史通俗讀物多種,被顧頡剛譽為“一代才女”。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