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7520185844 |
定价 |
RMB128.00 |
售价 |
RM140.80 |
优惠价 |
RM105.60 * (-25%)
|
作者 |
張翔
|
出版社 |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23-03-01 |
装订 |
平裝. 無. 331 页. 26. |
库存量 |
購買後立即進貨 此中国简体书,船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不含调货时间)。抱歉!目前无开放空运服务。 库存有限或需要调货,订购时间可能延长。如无法订购则将通知进行退款。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購買中國簡體書籍請注意:
1. 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中國簡體書可能有出現磨痕、凹痕、折痕等問題,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缺頁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
|
|
|
|
|
|
|
|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中國思想文化“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之際的“大同立教”
一 “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與“大同立教”的問題脈絡
二 傳統夷夏之辨的轉型:東西方文化論戰與大同論述的興起
三 清末民初政/教專業階層的分流趨勢與文化領導權問題
第二章 從立公理之學到以大同立教:康有為奉孔子為“大地教主”的過程與方法
一 秩序巨變、泰西之法與公理之學
二 反思的進展:從中國敷教於民到全球大同之義
三 奉孔子為“大地教主”的理由與動力
四 康有為的方法:以建立全球公理之學為基礎展開反思和建構
第三章 “大同立教”的近代脈絡與清代今文經學
一 “秦火斷裂論”的展開:歐洲傳教士的適應策略與儒學史敘述的分斷
二 爭奪先聖之意的解釋權:清代士大夫問題意識的“反客為主”
三 “太平”解釋權的爭奪:以太平釋天國與常州今文學派的太平論
四 反思“二千年來之學”與“大同立教”:今文經學的“秦火斷裂論”
第四章 康有為經學思想的調整和發展
一 革命辯論與康有為的第二次釋經高峰
二 以“大地教主”為“聖之時者”
三 “三世說”闡釋的結構性變化
四 比較《春秋董氏學》與《春秋筆削大義微言考》
五 為什麼釋“四書”,而不是釋“六經”?
第五章 大同“公理”論與知識範式的轉變
一 引言:托孔立教與康子自道
二 “不忍人之心”與“去苦求樂”:《大同書》的問題意識
三 從血緣關係到“天民”:大同的“公理”問題
四 破除九界:新的知識範式的萌生
五 社會科學的問題架構與中西比較視野:大同論的展開
六 重新理解康有為生前為何不刊行《大同書》全書
第六章 大同立教的雙重困局與不同應對
一 大同立教的“謀於下”與“謀於上”
二 大同立教的雙重挑戰與戊戌士林的普遍異議
三 戊戌維新失敗的反思:君臣之防的凸顯與政教矛盾的忽略
第七章 共和與國教
一 引言:“大同立教”、國教問題與共和的道德基礎
二 跨政黨宗教的建構:建黨與立孔教的分岔與重疊
三 國教的政治領導權:兩種“政教分離”與“不立國教—特立國教”之辯
四 俗本政末論與教俗“不可變”論:康有為對共和道德基礎的論證及袁世凱集團的援用
五 在國民運動中尋找共和理念:新舊道德論戰與東西方文化論戰的交織
結語 道術已為天下裂:從大同立教的命運看現代政治轉型
附錄 “天”變、公理與時勢:大同論的宇宙觀基礎
一 無限宇宙的展現:從“人人皆為天之子”到“人人皆為天上人”
二 消失的上帝與永恆的孔子
三 公理之學與大同之教的天學基礎
四 時勢成為“天理—公理”之變之後的核心問題
索引
參考文獻
後記 |
|
|
|
|
|
|
|
|
|
|
|
|
|
|
張翔
首都師範大學文化研究院副院長,教授。清華大學文學博士、公共管理學院博士後。主要從事十九世紀以來的中國思想與文學研究,包括康有為的政治思想與海外遊歷研究,在《文學評論》《哲學動態》《中國哲學史》《開放時代》等刊發表論文三十餘篇。曾在牛津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訪學。2001-2013年間擔任《21世紀經濟報導》社評主筆,寫作經濟時政評論百余萬字。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