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縮略表 引言 第一章 語類 1.1 詞彙語類 1.1.1 名詞和動詞——基本區分 1.1.2 方位詞 1.1.3 形容詞 1.1.4 前置介詞 1.2 功能語類 1.2.1[Fn], n ≥ 0 1.2.2[F]特徵以及修飾引導語“的” 第二章 論元結構 2.1 論元和論旨角色 2.1.1 論旨角色的基本屬性 2.1.2 漢語表結果的複合詞:個案研究 2.1.3 複合詞和短語 2.2 關於論旨角色的本質 2.2.1 句法產生的論旨角色 2.2.2 動詞之中何所有? 2.2.3 削詞彙之足適功能之履 2.3 初步擬定一個供選擇的論旨角色理論 2.3.1 詞項如何貢獻於論元結構 2.3.2 我們的理論 2.3.3 所解釋的事實 2.4 且當作結論 第三章 動詞短語 3.1 附接語與補足語 3.2 動詞後成分 3.2.1 雙賓語與VP的結構 3.2.2 動詞-得 3.2.3 頻率/持續短語(FP/DrP) 3.3 動詞前成分 3.3.1 體短語 3.3.2 情態詞 3.4 總結 第四章 被動句 4.1 漢語的長被動句 4.1.1 傳統上兩種對立的觀點 4.1.2 本書的分析:非論元移位與述謂 4.1.3 空運算元分析的進一步證據 4.2 漢語的短被動句 4.2.1 反對施事刪除的分析 4.2.2 對短被動句的分析 4.3 間接被動句的分析 4.3.1 直接與間接被動句 4.3.2 包括式間接被動句 4.3.3 不如意被動句 4.4 總結 第五章 “把”字結構 5.1 “把”字結構與“被”字結構 5.2 何謂“把”? 5.2.1 “把”的語類地位 5.2.2 對“把”的分析 5.3 “把”不是論旨指派者 5.3.1 “把”和主語 5.3.2 “把”和“把”後NP 5.4 結構 5.4.1 初步的分析 5.4.2 修正 5.5 “受影響的” 5.6 其他的分析方法 5.7 總結 第六章 話題結構和關聯式結構 6.1 話題結構 6.1.1 移位還是不移位? 6.1.2 孤島條件 6.2 關聯式結構 6.2.1 分佈和釋義 6.2.2 移位 6.2.3 基礎生成 6.2.4 關係運算元 6.2.5 NP附接 6.3 無空位結構 第七章 疑問句 7.1 是非問句 7.2 選擇問句 7.3 A-不A 問句 7.3.1 三種類型的A-不-A問句 7.3.2 A-不A 問句:模組分析法 7.3.3 解釋差異 7.3.4 VP-neg問句 7.3.5 總結 7.4 wh-問句 7.4.1 對於在位wh-詞的移位分析法 7.4.2 邏輯式移位元:一些問題及供選擇的方法 7.4.3 邏輯式鄰接性與並移 7.4.4 非移位與無擇約束 7.5 總結 第八章 名詞性短語 8.1 問題 8.2 投射DP-指稱與數量短語 8.2.1 數目短語用作無定表達和數量表達 8.2.2 數量與無定性 8.2.3 數目短語與限定詞短語 8.2.4 跟無定的wh-成分比較 8.2.5 跟“有”字短語比較 8.2.6 禁止無定的主語/話題 8.2.7 小結 8.3 DP內部的排序與成分組構 8.3.1 指示詞 8.3.2 代名詞 8.3.3 專有名詞 8.3.4 普通名詞 8.3.5 並非同位成分或副詞成分 8.3.6 小結 8.4 擴展與修正:複數 8.4.1 有關“-們”的一些疑惑 8.4.2 複數特徵作為數目短語的中心語 8.4.3 專有名詞 + 代名詞 + 指示詞 8.5 總結及經驗上的複雜性 8.5.1 主語位置上非數量的無定名詞 8.5.2 非根句、類指的名詞短語 第九章 照應語 9.1 漢語的約束理論 9.1.1 反身代詞與原則A 9.1.2 代名詞與原則B 9.1.3 原則C和D 9.2 光杆反身代詞“自己” 9.2.1 長距離“自己”的兩種解決方案 9.2.2 語內傳遞性與照應性 9.2.3 語內傳遞性:句法與語義 9.3 受約束照應語與驢子照應語 9.3.1 同指的或作為受約束變項的代名詞 9.3.2 變項約束:轄域、可及性與異指性 9.3.3 無定指成分和驢子照應語 9.4 總結與結語 參考文獻 索引 再版後記
黃正德,美國哈佛大學語言學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語法理論、句法學、句法語義介面和漢語語法。除本書外,還著有Logical Relations in Chinese and the Theory of Grammar (1998),Between Syntax and Semantics(2009)等。 李豔惠,美國南加州大學語言學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句法學,包括漢語句法以及跨語言比較。除本書外,還著有Essays on the Representational and Derivational Nature of Grammar: The Diversity of Wh-constructions(2003,與 Joseph E. Aoun合著),以及合編的Chinese Syntax in a Cross-linguistic Perspective(2014),The Handbookof Chinese Linguistics(2014)等。 李亞非,美國威斯康辛大學語言學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句法理論、詞法句法介面關係。除本書外,還著有X0:A Theory of the Morphology-Syntax Interface (2005),Universal Grammar and Iconicity(2022)。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