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元明詩概說》針對元朝文人產生的背景與特質、文人在明朝的蔓延與普遍化現象、明詩之中衰與復興之緣由、明代復古運動的功過及其影響,以及明末民間詩人及其作品的氾濫與飽和等議題,都有具體的論證與深入的闡述。
《元明詩概說》是國際知名漢學家、日本學者吉川幸次郎繼《宋詩概說》之後完成的第二本中國詩斷代史研究。原著出版於昭和三十八年(1963),已在近半個世紀之前。漢譯本則在民國七十五年(1986)刊行於台灣。吉川幸次郎認為在近代中國,雖有唐詩、宋文〔詞〕、元曲、明小說的新文學史觀,但中國詩在金元明清各代並未停滯,繼續發展,仍然是中華文化中主要的文學形式。
《元明詩概說》始於金之亡國,次以宋之亡國及其抗議詩,止於明末的公安派、竟陵派。長達約五百年。其間,特別針對元朝文人產生的背景與特質、文人在明朝的蔓延與普遍化現象、明詩之中衰與復興之緣由、明代復古運動的功過及其影響,以及明末民間詩人及其作品的氾濫與飽和,等等議題,都有具體的論證與深入的闡述。
作者簡介
吉川幸次郎
字善之,明治三十七年(1904)生於神戶市。京都帝國大學文學博士。歷任東方文化研究所研究員、京都大學中國文學教授、京都大學文學部長、日本學術會議會員、藝術院會員、國語審議會委員。昭和四十二年(1967)退休,為京都大學名譽教授。同五十五年(1980)去世,享年七十有七。先生為國際知名漢學家。其研究範圍極為廣泛,舉凡經史子集,以至於詞曲戲劇小說之類,莫不涉足其間,偶亦旁及日本漢學與國學。著作不啻等身,已彙為《吉川幸次郎全集》二十七卷。另有翻譯數種及《杜甫詩注》數冊。其中,《宋詩概說》與《元明詩概說》二書,為中國斷代詩史研究之先驅,先生自許為年近六十時用力最勤之作。
譯者簡介
鄭清茂
嘉義縣人。1933年生。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學士、碩士、普林斯頓大學東亞學博士。先後任教於台灣大學、美國加州大學、麻州大學、國立東華大學等校。2003年退休。現為東華大學榮譽教授。在教學研究之餘,偶亦譯介日本漢學著作。已漢譯出版者,包括吉川幸次郎著《元雜劇研究》、《宋詩概說》、《元明詩概說》等。
關於《元明詩概說》──代序序章第一節 元明詩的性質第二節 元明詩的文學地位──本書的意義
第一章 十三世紀前半 金之亡國與抗議詩第一節 蒙古風暴第二節 十二世紀的金詩《中州集》第三節 元好問第四節 耶律楚材
第二章 十三世紀後半 南宋亡國與抗議詩第一節 南宋之亡國第二節 文天祥第三節 其他抗議詩人:汪元量、謝翱、林景熙、鄭思肖、謝枋得第四節 民間詩人第五節 劉因
第三章 十四世紀前半 元詩的成熟第一節 序說第二節 楊維楨:南方民間詩壇的領袖第三節 文人的產生:倪瓚、顧瑛、高明第四節 北方的詩人:趙孟頫、袁桷、虞集第五節 非漢族的詩:薩都剌
第四章 十四世紀後半 明代初期第一節 明帝國的創建第二節 高啟第三節 吳中四傑、袁凱第四節 劉基第五節 《唐詩品彙》
第五章 十五世紀 明代中期之一 中衰與復活第一節 明詩的中衰第二節 沈周第三節 祝允明、唐寅、文徵明第四節 李東陽
第六章 十六世紀 明代中期之二 復古時代第一節 復古運動第二節 李夢陽第三節 何景明、徐禎卿、康海、王守仁第四節 李攀龍第五節 王世貞第六節 古文辭的功過
第七章 十七世紀前半 明代末期第一節 平民詩的飽和第二節 公安派第三節 竟陵派第四節 明清過渡期
附錄一 李夢陽的一面──「古文辭」的庶民性附錄二 元明詩年表附錄三 地圖譯後記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