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凡例 緒論/ 1 1 解剖學姿勢 3 2 人體的軸 5 3 人體的面 6 第一部分 運動系統/ 9 4 骨的分類 11 5 骨的構造 14 6 骨的化學成分和物理特性 16 7 椎骨序數 18 8 椎孔 19 9 頸椎形態 22 10 頸椎椎體 25 11 寰椎 26 12 頸椎主要特徵 27 13 腰椎突起 29 14 骶骨 31 15 胸骨 33 16 平胸骨角八結構 35 17 顱的組成(1) 37 18 顱的組成(2) 40 19 篩骨 41 20 蝶骨 43 21 顳骨 45 22 顱蓋顱底分界 47 23 顱的頂面觀 48 24 顱中窩孔裂 49 25 顳線 50 26 翼齶窩交通 51 27 眶的形態 53 28 骨性鼻腔 55 29 顱囟 58 30 鎖骨 60 31 肩胛骨 62 32 腕骨 64 33 髖骨 66 34 髂骨體表標誌 68 35 股骨大小轉子 69 36 髕骨 71 37 跗骨(1) 72 38 跗骨(2) 74 39 距骨 75 40 滑膜關節的基本構造 77 41 椎間盤(1) 79 42 椎間盤(2) 82 43 脊柱的韌帶 83 44 脊柱的四個生理彎曲 84 45 肋弓 87 46 胸鎖關節 89 47 肩關節囊 90 48 肘後三角 92 49 前臂骨的運動 94 50 橈腕關節 96 51 拇指腕掌關節運動 98 52 大小骨盆分界(界線) 100 53 骨盆下口 102 54 女性骨盆 103 55 男性骨盆 105 56 髖關節 107 57 膝關節 109 58 膝交叉韌帶 111 59 膝關節半月板 113 60 距小腿關節 115 61 三足架 116 62 足弓最高點 117 63 含有關節盤結構的關節 119 64 斜方肌(1) 120 65 斜方肌(2) 123 66 背闊肌(1) 124 67 背闊肌(2) 125 68 胸鎖乳突肌 126 69 舌骨上肌群 128 70 舌骨下肌群 130 71 斜角肌間隙 132 72 胸大肌(1) 134 73 胸大肌(2) 135 74 膈 136 75 腹肌前外側群 139 76 腹直肌鞘 141 77 腹股溝韌帶 143 78 腹股溝管 144 79 海氏三角 146 80 咀嚼肌 147 81 肩帶肌 148 82 三角肌(1) 149 83 三角肌(2) 150 84 肱二頭肌 151 85 前臂肌前群 153 86 前臂肌後群 154 87 前臂屈肌腱體表標誌 155 88 手肌中間群 156 89 腋窩 157 90 三邊隙和四邊隙 159 91 肘窩 161 92 髖肌後群 163 93 股四頭肌(1) 165 94 股四頭肌(2) 167 95 縫匠肌 168 96 大腿肌內側群 169 97 大腿肌後群 170 98 小腿肌前群 172 99 小腿肌外側群 173 100 小腿肌後群 174 101 梨狀肌上孔和梨狀肌下孔 175 102 股三角 177 103 股管 179 104 膕窩 180 第二部分 內臟學/ 183 105 腹部分區九分法 185 106 咽峽 188 107 乳牙 190 108 恒牙 191 109 牙的構造 192 110 牙周組織 194 111 舌乳頭 195 112 味蕾 197 113 舌肌 198 114 頦舌肌 200 115 三對口腔腺開口 201 116 腮腺 203 117 咽 204 118 咽淋巴環 206 119 食管的長度和分部 208 120 食管三狹窄 210 121 胃的形態和分部 212 122 胃的形態分類 214 123 胃的毗鄰 216 124 十二指腸(1) 217 125 十二指腸(2) 220 126 十二指腸大乳頭 222 127 空腸 224 128 盲腸 225 129 闌尾 227 130 結腸 229 131 直腸的兩個彎曲 232 132 直腸橫襞 234 133 齒狀線、肛梳和白線 236 134 肝的髒面觀 238 135 肝臟面的毗鄰 240 136 肝體表投影 241 137 肝的分葉和分段 243 138 膽囊 246 139 肝外輸膽管道 248 140 膽囊三角 250 141 胰 251 142 胰的位置形態 253 143 鼻旁竇開口 254 144 環狀軟骨 255 145 彈性圓錐 256 146 氣管的位置和毗鄰 257 147 左主支氣管和右主支氣管形態 259 148 肺的形態 260 149 肺根內動、靜脈與支氣管位置排列 262 150 肺導氣部 263 151 支氣管肺段 265 152 肋膈隱窩 267 153 縱隔 269 154 腎的形態位置 271 155 腎的冠狀面結構 273 156 腎的被膜 275 157 輸尿管 276 158 膀胱 279 159 膀胱三角 281 160 女尿道 283 161 精子生成及排出途徑 284 162 輸精管 285 163 前列腺 288 164 睾丸鞘膜 290 165 男尿道 291 166 子宮形態 293 167 子宮的韌帶 295 168 會陰 296 169 盆底肌 298 170 小網膜 300 171 肝十二指腸韌帶 301 172 大網膜 303 173 網膜囊 305 第三部分 脈管系統/ 307 174 二尖瓣與三尖瓣 309 175 卵圓孔、卵圓窩 312 176 心壁厚度 314 177 心壁支架 315 178 竇房結 318 179 心傳導系 320 180 冠狀動脈 321 181 心靜脈 324 182 心的體表投影 326 183 主動脈分部 328 184 主動脈弓上方三分支 329 185 頸外動脈分支 331 186 鎖骨下動脈 333 187 腋動脈 335 188 掌深弓與掌淺弓 337 189 掌淺弓 338 190 腹主動脈(髒支)分支 339 191 髂內動脈的分支 340 192 頸內靜脈的顱外屬支 341 193 上肢的淺靜脈 343 194 奇靜脈 345 195 大隱靜脈 348 196 肝門靜脈及屬支 350 197 淋巴回流 352 198 乳糜池 355 199 胸導管 356 200 頭部的淋巴結 358 201 脾的位置 359 202 胸腺的形態位置 361 第四部分 感覺器/ 363 203 虹膜平滑肌與睫狀肌 365 204 視神經盤 367 205 黃斑 369 206 房水迴圈 370 207 眼球外肌 372 208 鼓室六壁(1) 374 209 鼓室六壁(2) 376 210 三個半規管方位 377 211 位覺感受器 380 212 聽覺感受器 381 第五部分 神經系統/ 383 213 脊神經 385 214 前後角、前後根、前後支 388 215 頸叢皮支 391 216 膈神經(1) 392 217 膈神經(2) 394 218 臂叢 396 219 腋神經 397 220 正中神經 399 221 橈神經、尺神經和正中神經損傷時的手形 402 222 胸神經前支節段性分佈 404 223 腰叢 406 224 股神經(1) 407 225 股神經(2) 410 226 骶叢 411 227 坐骨神經(1) 412 228 坐骨神經(2) 415 229 腰叢和骶叢的主要神經損傷 417 230 腦神經名稱順序 419 231 腦神經出入腦部位 420 232 腦神經出入顱部位 423 233 三叉神經分支 425 234 面神經及顱外分支 427 235 鼓索 428 236 舌咽神經 429 237 迷走神經 431 238 喉返神經 433 239 內臟運動神經低級中樞 434 240 副交感神經 436 241 脊髓的位置 438 242 脊髓節段與椎骨的對應關係 439 243 脊髓灰質 441 244 脊髓灰質後角核團 443 245 Rexed 10板層 444 246 脊髓丘腦束 445 247 脊髓小腦束 447 248 紅核脊髓束 449 249 前庭脊髓束 450 250 腦的分部 451 251 第四腦室 454 252 腦幹腦神經核排列 456 253 內側丘系交叉與內側丘系 457 254 下橄欖核 459 255 腦橋分部與結構 460 256 面神經核與展神經核 462 257 中腦的形態與結構 464 258 黑質 465 259 紅核 466 260 腦幹的網狀結構 467 261 小腦核的纖維聯繫 469 262 間腦的位置和分部 470 263 視上核與室旁核 471 264 大腦半球的分葉 473 265 大腦半球上外側面溝回 475 266 紋狀體 477 267 語言中樞 480 268 內囊 482 269 邊緣系統 484 270 深淺感覺傳導通路 486 271 視覺傳導通路 490 272 皮質核束 492 273 皮質脊髓束 495 274 腦脊髓被膜概況 497 275 硬腦膜竇血液流注關係 500 276 海綿竇內穿行的血管與神經 502 277 腦脊液迴圈 503 278 椎-基動脈系 506 279 大腦動脈環 508 第六部分 內分泌系統/ 511 280 甲狀腺 513 281 甲狀旁腺 515 282 腎上腺 517 283 松果體 519 參考文獻/ 521
曹乃洛 北京市衛生學校,高級教師,醫學大學畢業,從事醫學解剖教學工作30餘年;師從郭連魁先生(山西醫科大學資深解剖學教授、工筆畫家)。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