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 序】 毒與癮的起點是痛苦 1 毒梟・死囚・施用者 ──臺灣人在亞洲的毒品「長征」 INTRO 1.製毒、走私、銷售──臺灣毒梟「一條龍」串起安非他命的亞洲販運鏈 2.印尼監獄中的臺灣死囚──千里運毒的漁工和男人們 3.「鳥仔」與「小蜜蜂」──跨境運毒的囚困少年 2 地下與新興的成癮世界 INTRO 1.索命的藥檯──隱身派對趴裡的愷他命和新興毒品 2.從ㄎㄧㄤ掉變癱掉──年輕人的笑氣濫用 3.每年二十六萬公斤笑氣,如何非法流竄民間? 4.雲霧裡的新世代──中學生當下線,電子煙次文化一路向下衝擊校園 5.被改變的菸害防制地景──電子煙、加熱菸如何席捲臺灣? 6.向新興毒品宣戰十年──在實驗室與毒販隔空鬥智的毒物鑑識員 7.「向大麻宣戰」戰鼓聲中,大麻合法化能有多少公民對話的可能? 3 我們與毒的距離──那些在你我之間的「用藥常人」 INTRO 1.成癮、脫癮、戒癮,是一條漫長的回家路 2.怕媽媽傷心、怕被說不乖,被臨檢時我跟警察下跪 3.吸毒吸到像「吸塵器」,警察叫我去買安毒才抓我 4. 想踩煞車,卻害怕沒有動力活下去的日子 4 是毒還是藥?罪犯或病犯? ──法界、醫界、警界的轉型思考 INTRO 1.他們的第一口毒,與一輩子的私人戰爭 2.犯人或病犯?──第一線司法與醫療專家的自我詰問 3.有績效、沒成效?緝毒政策為何變成刑警和施用者的夢魘 4.高牆裡的病犯──當監禁大於治療,戒治所的定位與角色衝突 5.毒品成癮是一種慢性病──她陪著他看完每一次門診 6.從犯人到病人,緩護療十五年改革還缺什麼? 7.用毒重罪化也是一種「癮」──專訪政委羅秉成 5 毒癮者的復歸之路──新時代的開展 INTRO 1.一個毒品更生人的獄後人生 2.佛與魔之間的第三條路──北檢與醫療、民間的戒毒合作 3.走進藥癮治療性社區──在這裡,生活即治療 4.醫療院所的介入──那些最艱辛卻又重要無比的場域 5.以藥找愛,讓她們踏上「成魔之路」──女性藥癮者的生命難題 6.這道幸福難題,我們一起解──陪伴「毒寶寶」返家的寄養家庭 7.療癒自己,再當戰友──那些藥癮者的家人們 【代結語】 拋開毒殤──一個走出用毒家庭陰霾的年輕見證
主編簡介 李雪莉 《報導者》總編輯、臺大新聞所兼任助理教授,曾任《天下雜誌》副總編輯與影視中心總製作人。加拿大McGill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人。臺灣卓越新聞獎、曾虛白新聞獎、亞洲出版協會新聞獎、香港人權新聞獎、臺北國際書展大獎編輯首獎得主。合著並主編《血淚漁場》、《廢墟少年》、《烈火黑潮》、《報導者事件簿》、《烏克蘭的不可能戰爭》等書。 作者簡介 李雪莉 《報導者》總編輯。 曹馥年 《報導者》資深記者,關注社會福利、兒少權益、性別、人權等議題。曾獲SOPA亞洲出版協會新聞獎、臺灣新聞攝影大賽優選等。著有《出發!到世界討生活》、《環島讀冊》。 楊智強 《報導者》記者,主要負責國際、人權與社會等相關議題。長期關注羅興亞難民、緬甸內部族群衝突、韓國社會與臺灣軍事相關議題。第四十三屆金鼎獎專題報導獎得主、曾獲曾虛白新聞獎、吳舜文新聞獎、SOPA亞洲出版協會新聞獎等。著有《最陌生的鄰居:韓國》一書,並為《烈火黑潮》、《報導者事件簿》共同作者。 陳潔 《報導者》醫藥記者,臺大新聞所畢業。關心公衛政策、醫病關係、健康保險及傳染病等議題。曾獲SOPA亞洲出版協會新聞獎及曾虛白新聞獎。 《報導者》團隊 臺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的調查報導與深度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