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7503971273 |
定价 |
RMB68.00 |
售价 |
RM74.80 |
优惠价 |
RM56.10 * (-25%)
|
作者 |
(美)德里德·威廉姆斯
|
出版社 |
文化藝術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23-03-01 |
装订 |
平裝. 無. 395 页. 19.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6.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購買中國簡體書籍請注意:
1. 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中國簡體書可能有出現磨痕、凹痕、折痕等問題,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缺頁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
|
|
|
|
|
|
|
|
目錄
譯者導讀/1
序/17
自序/23
第一講 導言/1
定義/隱性知識/學科/獨立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提問/“舞蹈人類學”/書單
第二講 人類為什麼跳舞?/26
跳舞(Dancing)、舞蹈作品(Dances)和舞蹈(Dance)/動作(Movement)和行動(Action)/那麼自我表達呢?/不是症狀(Symptoms),而是符號(Signs)和象徵(Symbols)/採集標本/解決問題/幼稚的民族中心主義/集體表像(CollectiveRepresentations)/分類:一條雙向街道/起源理論/再次提問/普遍性/語義學(Semantics)/實證主義
第三講 情感的、心理主義的和生物學的解釋/56
有缺陷的理論建構/舞者的“後果”/七頁篇幅的“非洲之舞”/為什麼不問他們?/宣洩、歇斯底里發作與合理化/回應唯智主義者/跳舞作為“非言語”交流/進化論/缺失的聯繫/舞蹈的起源/知覺還是情感?/科學還是科學主義?/再談作為知覺或情感的感覺/伊爾喬·希恩(1900)
第四講 唯智論的解釋和文學的解釋/90
替代現實/交感巫術/誤入歧途的科學/愛德華·泰勒/古希臘舞蹈/原因和起源/事物和事件/舞蹈存在嗎?/再談事物和事件/野蠻人的戲劇(1916)/歐洲以外的戲劇和戲劇性舞蹈
(1938)/J.E.C.弗裡奇(1912)/考古材料/動作重建/動作書寫/科特·薩克斯/弗朗茨·博厄斯/“咖啡桌書”(Coffee-
TableBooks)
第五講 宗教和准宗教的解釋/121
知識帝國主義/神聖舞蹈/科學與宗教之爭/舞蹈的宗教起源/人體動作研究的價值/浪漫主義/從崇高到荒謬/一位早期舞蹈歷史學家/女巫之舞/魔鬼/赫拉爾杜斯·範·德·萊烏/另一條路徑/舞蹈的“本質”/一些客觀事實/從宗教和准宗教解釋到功能主義
第六講 功能主義的解釋/149
缺點和優點/為舞蹈支付/創新和變革/拉德克利夫-布朗/人類與社會的機械模式/理論的作用/舞蹈民族學(DanceEthnology)/關於功能主義心理學的注釋/部分和整體/跨文化歸納/作為方法的功能主義/恰當和不恰當的解釋/重大發展/分裂/舞蹈計量法:一種新型功能性綜合體/拖拉機、魚叉和鋤頭/“恒定因素”和因果關係/評論和批評/結論
第七講 文獻管理/189
庫拉斯/書單/編纂原則/關於舞蹈的標準參考文獻/漢娜的書單/可用性/回到舞蹈民族學/再談書單和參考文獻/帕登和索加的參考書目/動作書寫
第八講 身體語言/209
變革的主要工具/描述性語言/希費林和吉薩羅/法內爾和平原手語/其他作者/“語言”和“言語”的層次/語義學/問題重提/實踐(Praxis)與邏各斯(Logos)/語文學和語義學/符號
(Signs)、症狀(Symptoms)和象徵(Symbols)/最後一次談“原始人”和“原點”
第九講 人類行動的現代理論/246
不正確的思維/轉換規則與語義學/行走/規則4/理解人體動作的元規則/那麼為什麼會有“元規則”?/理解其他類型的規則/靈長類動物的動力學(Kinetics)/語言的重要性/類比法與模式之比較/身勢學/影像材料/主位元/客位(Emic/Etic)方法/空間關係學/肯頓的“姿勢研究方法”/常識的理論化/肉身與身體語言
第十講 人類行為/284
“行為”從社會環境中的科學化分離/初始立場/“講 出來的故事”還是“活出來的故事”?/符號中的象徵物/思考練習/語境/文化挪用/可理解性/“非此即彼”的謬誤/人類是符號中的象徵物
後記/314
戲劇性事件模式/競爭性事件模式/禮儀性事件模式/對事件模式的需求和“語義空間”的概念/環境性事件模式/診斷性事件模式/新手人類學家
術語表/327
參考文獻/336
索引/361
譯後記/393
|
|
|
|
|
|
|
|
|
|
|
|
|
|
|
德里德•威廉姆斯(Drid Williams,1928—2018)出生於美國俄勒岡州,美國舞蹈學學者,舞蹈人類學奠基人。于1975年獲得英國牛津大學社會人類學博士學位,師從愛德華?埃文思-普裡查德(Edward Evans-Pritchard,1902—1973)和愛德溫?阿登納(Edwin Ardener),論文《動作在特定符號系統中的作用》(The Role of Movement in Selected Symbolic Systems)是牛津大學有史以來第一篇有關舞蹈的博士學位論文。曾在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和肯亞進行田野調查並教授舞蹈人類學,主編《人類學和人體動作》(Anthropology and Human Movement)(兩卷本,1997,2000),撰寫《舞蹈人類學十講》(1991,2004),創辦《人體動作人類學研究》(Journal for the Anthropological Study of Human Movement)雜誌。
劉曉真,供職於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北京舞蹈學院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員。2015—2016年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訪問學者,在美國夏威夷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進行訪學。出版專著《走向劇場的鄉土身影——從一個秧歌看當代中國民間舞蹈》《舞蹈人類學導論》《舞蹈學摭論》,譯著《世界舞蹈史研究文選——歷史演變與舞蹈文化批評》《舞蹈人類學十講》,合著《圖說中國舞蹈史》《秧歌》。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