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6269610563 |
定价 |
NT400 |
售价 |
RM62.50 |
优惠价 |
RM55.63 *
|
作者 |
盧建榮
|
出版社 |
暖暖書屋
|
出版日期 |
2022-09-15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328 页. 21.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2.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死亡文化存有豐富的性別文化訊息
夫婦同穴葬?異穴葬?葬祖墳?
從墓誌中記載的遺言和飾終之典
看性別如何影響喪葬抉擇?
「本土死後世界信仰」與「異邦式死後世界信仰」
鰥夫、寡婦,死後是否選擇相約泉下?
本書主題是死亡文化,在方法上運用新文化史「再現」的概念,以記錄拼湊「過去」事件的一小部分。從北魏末到北宋這段六百年的歷史,由於印刷術尚在萌芽,傳世文獻相當有限,虧得當時的人懂得利用石刻技術留下許多石刻史料,這之中墓誌是一大宗。
墓誌定型之後,文體多係貴族文學形式,即駢體文,敘事結構也有一定的套式,原是喪家至親好友看過後即被封存於墓中的私密文本。八世紀末葉以降,文體日益傾向散文化,這與韓愈倡導的古文運動有關,這是本書重大發現之一。墓誌另一演變是從私密性生出公開性一路,此緣於喪家找名家寫誌,而傳抄、出版流通更廣。於是私密性墓誌成為文學革命的場域所在,塵世的文學場域仍是駢文的天下。
誌作者為死者生平敘寫的墓誌,再現了瀕死者在臨終場景與探視者互動的狀況,以及交待遺言和飾終之典。東漢以前,中國漢人社會只有一個死後世界,迨進入到五世紀之後的六百年則有兩個死後世界,供瀕死者抉擇。佛教進入中土之後,有愈來愈多人放棄原本固有本土死後世界信仰,改採異邦式、即死後陪侍佛祖的選擇,這對於婦女,特別是守寡有年者,吸引力尤其大,且比男性多得多,這是為何?
在唐代,本土死後世界信仰畢竟仍居主流位置,講究的是夫妻合葬,以女子而論,最起碼要葬到夫家的家族墓園。要是子女依親長遺命,一不葬配偶墓旁、二不葬在家族祖墳所在,便會受到社會輿論壓力,令執行親長遺命的子女左右為難,不知如何是好。女性是否於死後掙脫性別不平等加諸其身的桎梏?
編輯說明
◎封面圖片:「唐朝仕女圖」,永泰公主陵壁畫。唐中宗第七女李仙蕙(685-701),遭武則天賜死。中宗繼位後,追封永泰公主。公主陵墓宏大,陪葬品豐富,壁畫鮮豔生動。
◎本書原名《北魏唐宋死亡文化史》,此為全新修訂版。
|
|
|
|
|
|
|
|
|
|
|
|
|
|
|
目錄
自序:不斷出書乃專業史家的天職
增補版序:「命喪黃泉」與「送你上西天」──人生得意須盡歡
第一章 序曲
第二章 墓誌的演變史
一、未定型前的演進
二、定型後的一些變化
三、私密性墓誌率先發動古文運動
四、秘密與公關兩型墓誌並存於世
第三章 死後相約泉下
一、戰爭攪擾日常喪葬事宜
二、政爭高潮與返葬邙山運動陷入谷底
三、先塋、薄葬與合葬
四、鰥夫的喪葬文化餐點
五、鰥夫的另類喪葬文化餐點
六、平民的全套喪葬文化餐點
七、未亡者寡婦處理亡夫的喪葬餐點
八、臨死者寡婦的喪葬抉擇
九、歧出的死亡文化書寫
十、死亡書寫與家族主義的複製
第四章 擺盪於不愧與情牽之間
一、遺囑和飾終之典的文化行為未必入誌
二、女性口頭遺囑中道德論述的文化意涵
三、女性口頭遺囑中死後特別安排的要求
四、男性口頭遺囑中的死後世界想像和情牽塵世
五、「飾終之典」中的文化/社會意涵
六、書寫體遺囑與死亡文化的關係
第五章 性別與佛教死後世界信仰
一、壁龕葬
二、火葬、巖穴葬,以及塔葬
三、母命難違,兒子為難
四、寡婦搬出先夫異穴葬令
五、鰥夫與亡妻異穴葬的處理
六、生前信佛,死後與夫同穴
七、死後與夫異穴,卻要子孫祭祠戒葷
八、女子信佛不必然死後世界一定是異邦式的
九、道教不設限女子與夫同穴與否
十、婦女死葬娘家墓園與佛教異邦式死後世界無關
第六章 終曲
參考文獻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盧建榮
現任《社會∕文化史集刊》(新高地)主編,曾任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也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立台北大學以及佛光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
作者是台灣僅見全方位思維的史家,古今中外史蹟皆其獵場,長年提倡「敘述史學」與「新文化史」,將多項獨到研究成果,改寫成平易故事版本與讀者分享。1990年代起,大量引介西方新文化史學巨作(麥田出版叢書),膾炙人口,引領兩岸年輕世代開創史學新風。
盧氏早期敘述史著作《曹操》出版於1980年;《入侵台灣》獲2000年「中央日報」十大本土創作獎;2003年《台灣後殖民國族認同》獲書評家晏山農許為台灣史界勇於挑戰當權第一人;《咆哮彭城:淮上軍民抗爭史》2014年獲北京權威書評專欄4顆星獎。
其他重要著作:《鐵面急先鋒:中國司法獨立血淚史》(2004)、《北魏唐宋死亡文化史》(2006)、《陳寅恪學術遺產再評價》(2010)、《白居易、歐陽修與王安石的未竟志業:唐宋新聞傳播史》(2013)、《唐宋私人生活史》(2014)、《沒有歷史的人:中晚唐的河北人抗爭史》(2020)、《唐宋吃喝玩樂文化史:園林遊憩、飯館餞別與牡丹花會》(2020)、《明清閨閣危機與節烈打造》(2020)、《聚斂的迷思:唐代財經技術官僚雛形的出現與文化政治》(2021)、《中國中古的社會與國家》(2021)、《雙標余英時:浮華教主與徒眾》(2021)、《余英時與台灣學術貴族制五十年》(2021)、《誰在統治地方:唐宋地方治理文化打造史》(2022)等書。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