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導論 研究當代中國的法官管理 一、 本書的研究物件 二、 為什麼從法官管理切入? 三、 為什麼是當代中國? 四、 相關文獻綜述 五、 學術意義和實踐意義 六、 材料、進路和方法 七、 本書的結構安排 第一編制度 第一章轉型中國的法官薪酬與遴選制度——基於激勵理論的審思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一個基本的制度下拉式列示方塊架 三、 社會變遷中的法官薪酬和法院初次遴選:外部遴選和薪酬地方化 四、 法院內部的行政晉升機制:內部遴選和薪酬行政化 五、 大國治理視野下的法官薪酬與遴選制度 六、 簡短的結語 第二章 司法知識與法官流動——一個法院內部“治理”的視角 一、 樣本概況 二、 為什麼頻繁調動法官? 三、 為什麼忽視司法知識的積累? 四、 更進一步的分析 五、 一點餘論 附錄:法官調查問卷(一) 第三章 中國法院績效考評制度研究——“同構性”和“雙軌制”的邏輯及其問題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各級法院績效考評的“同構性” 三、 同一法院績效考評的“雙軌制” 四、 “同構性”與“雙軌制”並存的邏輯 五、 “同構性”和“雙軌制”背後的問題 六、 簡短的結語 附錄:“兩權改革”的必要性及其限度:以C1中院的改革經驗為基礎 第四章 法官管理的中國模式及其限度(1937—2013)——譜系學考察與語境論審視 一、 問題的界定 二、 當代中國的法官管理模式 三、 百年司法變遷史上的司法改革 四、 譜系學的考察 五、 語境論的審視 六、 制度變遷的必要性 七、 結語:制度的未來? 第二編 後果 第五章 中國法官最大化什麼?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資料以及相關說明 三、 對資料的初步分析 四、 中國法官的效用函數 五、 一點餘論 附錄:法官調查問卷(二) 第六章 現代程式制度的建構與“失靈”(1978—2012)——基於法官管理制度和理念的考察 一、 引言 二、 程式法治的建構與“失靈” 三、 程式“失靈”的側面證據 四、 程式法治為何“失靈”:一個法官管理的角度 五、 兩種審判模式和司法理念的競爭與較量 六、 沒有司法的“司法”(代結語) 附錄1:程式制度的資訊價值 附錄2:各類司法統計資料一覽表 第三編 變革 第七章 現代化進程中的司法改革(1978—2018)——理論推演與改革實踐 一、 引子:已有的變革經驗及其不足(1999—2013) 二、 理論推演之一:明確分類管理與設置調解法官 三、 理論推演之二:重構內部遴選與外部遴選機制 四、 理論推演之三:重建法官的聲譽機制 五、 理論推演之四:重構法院的法官管理模式 六、 法官管理制度的改革實踐(2013—2018) 第八章 法官員額制改革:實效與困境 一、 引子 二、 一個動態的制度變遷模型 三、 “再任法官”的遴選和薪酬:實踐中的入額標準和薪酬水準 四、 法官員額制的預期目標:實效檢驗 五、 法官員額制改革的制度困境 六、 一點餘論 附錄:法官調查問卷(三) 第九章 目標責任制下的法官管理——兼論法院扁平化管理的制度基礎 一、 引子 二、 “嵌入”“條塊”憲制架構中的法院目標責任制 三、 法院內部的目標管理責任制 四、 目標管理責任制下的考評與獎懲 五、 法院扁平化管理的制度基礎 六、 不算是結論的結論 尾論 中國理論的可能性和中國問題的複雜性 一、 中國理論的可能性 二、 中國問題的複雜性和變革的艱難性 主要參考文獻
艾佳慧 四川成都籍,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少時因成績不佳而一度輟學,後發奮圖強,幾經坎坷,終與學術結緣。以西南交大峨嵋分校數年“黑板經濟學”(科斯語)的教學經歷,轉而研習社科法學,是變,也是未變。北大九年,從法律“小白”(法律碩士,而且還是非法本法碩!)到法律社會學再到法律經濟學,承蒙北大法學院和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諸位師長關心、鼓勵和鞭策,惟潛心學問、努力科研以為報答。 主要研究領域為法理學、司法制度和民事訴訟制度研究,研究方法包括博弈論、資訊經濟學與法實證研究。任職南大以來,除了法律經濟學、法律社會學和法理學等常規教學任務,還長期講授法律方法論,因此近年來,除了反思和批判法律的經濟分析理論,理論興趣漸由司法制度研究轉向如何用社會科學方法補強傳統的法學方法論,但研究成果至今尚無。喜歡通過實地調研瞭解真實中國的法律制度運行狀況,也喜歡參加由不同學術背景的學者共同參與的學術論壇和研討會,努力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引入傳統的法學領地以促進法學研究的發展。 在Law & Society Review(與鄭春燕、劉思達合作)、《中國法學》、《中外法學》、《法制與社會發展》、《法學》、《法商研究》、《現代法學》等中、英文期刊發表論文 50餘篇。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