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理性”是一個很迷人的詞,以至於西方文化正是憑著以“理性”為標誌的現代科學而 了古老的東方文化。但當今世界面臨的各種難題,尤其是科學自身面臨的“本體論”難題,卻無法在傳統的“理性”框架內得到解決,因為量子糾纏現象已經告訴我們在人未介入世界的觀測前,世界是“無相”的存在,這讓以“相”為前提的“理性”失去了用武之地,而古老東方的“覺性”文化恰恰是以“無相”為基礎, 將給西方現代科學提供“本體論”支撐,並且抑制以往科學技術發展過程中因為人類“理性的局限”而給自己帶來的種種弊端,因為“覺性”文化將慈悲、良知、自在、信仰一以貫之。當然,西方的理性哲學也到了良知與自在這裡,但它與“覺性”畢竟還有難以跨越的一步之遙。東西方文化到了歷史性的並軌時刻,這是本書試圖表達的核心思想。
第一章 信仰與修行 一、傳統的本質00 二、信仰的起源(一)00 三、信仰的起源(二)00 四、信仰的起源(三)00 五、信仰的起源(四)00 六、如何擺脫錯覺(一)00 七、如何擺脫錯覺(二)00 八、如何擺脫錯覺(三)0 九、三個生活中的錯覺小案例0 十、“錯覺”的哲學解讀0 十一、“錯覺”下的遊戲規則(一)0 十二、“錯覺”下的遊戲規則(二)0 十三、“錯覺”下的遊戲規則(三)0 十四、“錯覺”下的遊戲規則(四)0 十五、“錯覺”下的遊戲規則(五)0 十六、“錯覺”中的掙扎(一)0 十七、“錯覺”中的掙扎(二)0 十八、何謂“醒”了(一)0 十九、何謂“醒”了(二)0 二十、怎樣“醒”來(一)0 二十一、怎樣“醒”來(二)0 二十二、怎樣“醒”來(三)0 二十三、怎樣“醒”來(四)0 二十四、怎樣“醒”來(五)0 二十五、怎樣“醒”來(六)0 二十六、怎樣“醒”來(七)0 二十七、誰在“醒”來(一)0 二十八、誰在“醒”來(二)0 二十九、誰在“醒”來(三)0 三十、誰在“醒”來(四)0 第二章 信仰與科學 一、笛卡爾坐標系0 二、科學的“覺醒”0 三、作為數學家的牛頓0 四、相對論的世界觀0 五、量子力學的世界觀0 六、為何需要科學(一)0 七、為何需要科學(二)0 八、為何需要科學(三)0 九、柏拉圖的“洞穴”0 十、科學只能被“證偽”(一)0 十一、科學只能被“證偽”(二)0 十二、無知是知識的起點0 十三、科學不是 的0 十四、世界是怎樣“構建”的?(一)0 十五、世界是怎樣“構建”的?(二)0 十六、世界是怎樣“構建”的?(三)0 第三章 談談良心 一、西方人也講“良心”0 二、有“天命”嗎?(一)0 三、有“天命”嗎?(二)0 四、有“天命”嗎?(三)0 五、有“天命”嗎?(四)0 六、良心就是憑“應該”做事0 七、誰在“下棋”?0 八、人生如戲?0 九、自己是“誰”?0 第四章 “信”是什麼 一、“這一刻”能說嗎?0 二、“真”是“信”創造的0 三、時間只存在於我們的“意識”中0 四、意識即是一切實在0 五、意識是一切的主宰0 六、“信”是一切認知的起點0 第五章 良心與道德 一、別用道德捆綁良心0 二、良心是直接行動的力量0 三、道德是對義務的意識0 四、道德只是一雙外部的“眼睛”0 五、沒有道德上現實的東西0 六、良心是“無我”的0 七、良知是一個系統0 八、良知文化是傳統文化的精華0 九、良知是對“萬物一體”的知0 十、良知與管理0 第六章 人為何需要慈悲 一、人人皆有“偏性” 二、才華與運氣為何相左? 三、才華與情感如何平衡? 四、何謂慈悲? 五、怎樣成為 對的強者? 六、“自在”的特徵(一) 七、“自在”的特徵(二) 八、“自在”的特徵(三) 九、自由與自在的矛盾與統一 十、成為自己還是成為他人? 十一、自己不是自我 十二、管理中的自由與自在的矛盾 第七章 精神的自由與自在 一、從自由走向自在 二、人的內心總在“畫圓” 三、“自我”一定是殘缺的 四、“創造”讓人遠離殘缺 五、創造具有“社會性” 六、創造的“審美性” 七、審美的極致:崇高 第八章 文明的“基因” 一、管理中的“因果律” 二、管理中的“因緣法” 三、因果與因緣 四、糾纏比因果更本質 五、人類糾纏的“基因”來自哪裡? 六、如何“放下” 七、世界的基本結構:對稱 八、“關係”是 因 九、精神世界的“雙螺旋”結構 第九章 極的覺醒 一、覺醒的二次方 二、非意識的“知” 三、“覺”能離開“意識”嗎? 四、“覺”的本質特徵 五、“覺知”的幾大特點 六、“覺”在西方的演變 七、理性的極限是覺性 八、聰明與智慧 九、男人和女人 後記
曾偉:一個物理學專業畢業的人,大學時不務正業對西方哲學產生了濃厚興趣。大學畢業後從教10多年下海經商,在經營管理企業的過程中遇到了難管的人心問題而求教於佛門,拜師修行十五載後拓展至儒、道。發現儒釋道與黑格爾、康得本質相通,與相對論、量子力學本體一致,故下決心打通東西方文化的隔閡,架設國學與科學的橋樑,並視其為一生的使命。因為本人深知,國學的復興離不開與科學的對接,宗教的信仰也 須融入理性的元素,所以,國學、科學、哲學是一不是二,更不是三。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已經存在,如何“歸一”是我們這代人的責任。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