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本書三位元作者從各自的視角分別展開講述了自己的父親。 前四章內容是作者彭霞所創作:開始記錄了父輩的成長歷程,父輩從出生到持家立事,在當上村支書的十八年歲月裡,處理著村子裡大大小小事務,始終秉持著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在之後又踏上建設福利院的事業路。 父親對作者的培養,以及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影響並激勵著作者在自己人生道路上努力前行,克服一個又一個難關,事業上一路飆升。在一場手術後,作者毅然決然回歸家庭。過往父親的影響就像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推動作者走進教育事業,並領悟到“教育就是生命影響生命”的深切意義。 後兩章為作者的兩位孩子所創作,兄弟兩人分別講述自己眼中“我的父親”。 我和我的父親,從我父親的一生起筆,再到在父輩們的精神影響下,孩子的成長。在孩子的筆下,他們的父親究竟是什麼模樣……
第一章 貧困出身與父親的村支書歲月 第一節 父輩們的出生 002 第二節 爺爺奶奶靠討米,討飯才能維持生計 004 第三節 14歲,父親便開始持家、立事 007 第四節 幹部、群眾不分家 010 第五節 原則性極強的彭書記 013 第六節 廣納人才 015 第七節 記憶裡,隱藏著的那一片橘樹林 017 第八節 長江幹堤外的魚塘填滿了我童年的記憶 019 第九節 父親18年村支書生涯 022 第二章 父親連續15年尺八鎮行政福利院事業路 第一節 1990年,老江河給我的第一次印象 027 第二節 建設中的福利院,讓我明白了農村娃唯有讀書高的道理 031 第三節 福利院竣工,第一批老人們進院 034 第四節 記錄老江河尺八福利院——除夕 036 第五節 老人家安享晚年,他們眼中的彭院長 039 第六節 父親想回歸故里 042 第七節 老屋的落成,父親遺憾離開 045 第八節 記憶中,父親對“七·一”的期許與黨的情懷 048 第九節 教育路,父親早就埋下了伏筆 051 第三章 兒女成長路 第一節 我的兄弟姐妹們 057 第二節 10歲第一次當主人翁 062 第三節 第一次釣到大魚 064 第四節 第一次學會騎自行車 066 第五節 為什麼,我們依舊懷念兒時的年味 068 第六節 高中輟學 077 第七節 父親送我上大學 079 第八節 第一次踏入深圳 081 第九節 為愛堅守,父親照顧我坐月子 082 第十節 父親激勵我創業 084 第十一節 父親幫忙掃樓 086 第十二節 成為父親的驕傲 088 第四章 父親對我人生道路的影響 第一節 開啟創業念頭 091 第二節 告別十年打工之路 095 第三節 人生第一次經歷法官評審 098 第四節 無法忘卻的第一張訂單 102 第五節 第一次保證18平方米貨準時出港 107 第六節 第二次為人母 112 第七節 公司首次取得5個40英尺高櫃的訂單 116 第八節 客戶引導Airte走向頭戴耳機行業 121 第九節 第一次16小時,飛美國 125 第十節 創新贏得客戶大單 128 第十一節 如何同時擁有兩競爭激烈的客戶,保證生意穩健發展 134 第十二節 美國拉斯維加斯CES展會,馬路銷售獲客之路 138 第十三節 做生意中的智慧 143 第十四節 繁忙中,生下女兒 150 第十五節 一張訂單賠空運300萬 153 第十六節 來自頭帶供應商的挑戰 156 第十七節 伯爵通科技園盛典,父親來剪綵 159 第十八節 企業轉型升級中需要有的智慧 162 第十九節 手術帶給我生命的思考 165 第二十節 刻骨銘心的1000天演講打卡 169 第二十一節 2020年7月9日舉辦公司十三周年慶 174 第二十二節 預防思維帶給我的成長 177 第五章 陳伯雄眼中的陳爸(打工歲月記錄) 第一節 老家——“九角老屋” 182 第二節 貧苦的童年生活 186 第三節 讀書時光 190 第四節 家中不如意事接二連三 193 第五節 渴望工作 196 第六節 無業漂蕩 200 第七節 爸爸學醫時的“家中勞苦” 204 第八節 爸爸也曾無比渴望做個醫生 209 第九節 爸爸無奈再次打工 212 第六章 陳伯純記錄陳爸創業生涯 序言 217 第一節 我兒時記憶中,父親的工作 219 第二節 兒時,對家境的最初印象 224 第三節 誠信帶給初創公司的轉機 226 第四節 父親立志5年內一定有屬於自己的工業園 231 第五節 父親第一個產業園落成 234 第六節 不斷創新永遠是企業的命脈 237 第七節 原來父親還有一段品牌餐飲的經歷 241 第八節 爸爸是個有情懷的人 247 第九節 兜兜轉轉間,父親回到本業:土建工程事業 251
彭霞(馨慧),1999年大學畢業,主修英語,南下打工10年,2007年開始創業,至2017年年底,一直從事國際市場行銷工作。自主創業期間,公司包攬歐美所有訂單,幾年間,在廣東惠州和老家湖北自建兩個全新產業園。 2017年,在經歷一場甲狀腺結節手術後頓悟,毅然決然開始回歸家庭。在思考自己是如何走進教育事業時,人生第一本處女作《父親的影響》就此誕生,在這裡記錄了作者父親的成長歷程以及對她生命的影響。同時,也帶著兩個在校就讀的兒子陳伯純、陳伯雄一起記錄下他們的父親對他們的影響。 陳伯純,男,漢族,出生於2002年8月,現居惠州。 目前是在校大學生,主修軟體工程專業。大學時期,積極參與辯論比賽,多次在決賽中取勝。同時,也是一名文學愛好者,從小愛好閱讀。 陳伯雄,男,漢族,出生於2008年6月,廣東惠州人。 現(2022年)為在校初中生,演講愛好者,文學創作愛好者。曾在惠州市級中學生環保主題演講比賽中獲二等獎。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