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伽達默爾一生曾與多個哲學家發生過思想上的爭論,其中,伽達默爾與列奧?施特勞斯之爭往往被人忽略。這場發生於20世紀60年代初的思想交鋒是因伽達默爾剛剛出版的《真理與方法》所引起的,但由於這個爭論當時主要在私下,公開的程度很有限,加上那時兩個人的知名度還遠沒有後來那麼大,而且相關的書信也沒有發表,論題的背景和脈絡不清楚,所以沒有像伽達默爾與貝蒂、赫施、哈貝馬斯和德里達的爭論那樣引起學術界廣泛的注意並掀起波瀾。 隨著施特勞斯去世5年以後(1978年),經伽達默爾同意,他們之間的通信以及一些相關材料被發表出來,這場爭論的意義才逐漸浮出水面。雖然已逾半個多世紀,時過境遷,但用今天的眼光來審視,它仍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不過國內學界對這場爭論提及不多,關於它的內容一般學者還比較陌生,遑論深入、系統的研究。在一般人眼裡,施特勞斯更多以傑出的政治哲學家的身份立足于學林,然而其本人也是一位很重要的解釋學家,他的《迫害與寫作藝術》算得上當代為數不多頗有創見性的解釋學名著之一,與伽達默爾的《真理與方法》各有千秋,當然影響程度有差別。
編譯者導言:關於伽達默爾與施特勞斯之爭 關於《真理與方法》的通信 1.施特勞斯致伽達默爾(1961年2月26日) 2.伽達默爾致施特勞斯(1961年4月5日) 3.施特勞斯致伽達默爾(1961年5月14日) 解釋學與歷史主義 回憶列奧·施特勞斯:訪談錄 伽達默爾論施特勞斯:一次訪談 附錄:解釋學與“古今之爭” 參考文獻 編譯後記
何衛平 哲學博士,曾為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外國哲學教研室主任。現為華中科技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西方詮釋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曾先後到美國伊利諾依大學(UIUC)、德國海德堡大學、英國牛津大學訪學,擔任過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研究方向為德國現代哲學,尤專於哲學解釋學,涵蓋現象學、存在哲學。主要著作有:《解釋學之維——問題與研究》、《通向解釋學辯證法之途——伽迭默爾哲學思想研究》、《高達瑪》(伽達默爾)等;主要譯著有海德格爾:《存在論:實際性的解釋學》、讓·格朗丹:《哲學解釋學導論》、派特裡夏·奧坦伯德·詹森:《伽達默爾》等;已在《哲學研究》、《世界哲學》、《世界宗教研究》等重要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20餘篇。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