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了解了人類與鼓蝦、蟾魚和鯨魚等不同生物間的親緣關系。在不同大陸動物驚人差異的聲音中,我們體驗了板塊構造的遺產,動物群體及其在世界各地遷徙擴張的深遠歷史,以及審美演化產生的怪癖。
從動物歌聲的起源開始,穿越在地球歷史的全部軌跡中,哈斯凱爾闡明並為我們這個世界各種聲音的出現而歡呼。通過舊石器時代洞穴中的猛獁象牙長笛、現代音樂廳中的小提琴和耳機里的電子音樂,我們認識到人類的音樂和語言同樣是屬於生態和演化範疇的故事。然而,人類亦是破壞者,我們正在壓制或扼殺地球上許多鮮活的聲音。哈斯凱爾帶我們進入受威脅的森林、充滿噪音的海洋和喧鬧的城市街道,並表明聲音危機不僅僅是感官裝飾的損失。聲音實際上是一種創生的力量,消除聲音多樣性會降低世界的創造性、公正性和美麗性;因此,對聲音的美麗和破碎的欣賞是當今變革和不平等的動蕩和危機的重要指南。 狂野和破碎的聲音是一份邀請,讓我們學會聆聽、充滿好奇、找到歸屬感並行動起來。
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
筆會/E.O.威爾遜文學科學寫作獎提名
《紐約時報》書評版編輯推薦作品
一本關於聲音的自然文學力作
從《看不見的森林》到《樹木之歌》再到《荒野之聲》,哈斯凱爾將視野從個體拓展到生境,進而觸探維系生境的紐帶——聲音。充滿我們這個星球的歌聲、音樂和言語是演化創造的奇跡,是大自然的生態之歌,讓我們得以窺見生物多樣性、自然的創造力和審美的發生。
一堂關於聆聽的自然課
從細胞纖毛的振動,到動物的鳴叫,從舊石器時代洞穴中的猛獁象牙長笛,到現代音樂廳中的小提琴和耳機里的電子音樂,我們認識到人類的音樂和語言同樣是屬於生態和演化範疇的故事,並深刻理解音樂與聆聽形式之間相互促進的關系。
一場關於大自然樂章的剖析
寂靜不是周遭的底色。雷雨雲、海上風暴、地震和火山都在歌唱、呻吟,用低至0.1赫茲的聲波呼號。這些低頻聲波都遠非人耳所能察覺。它們傳播到數百公里外,展示著海洋、天空和地球的動態。但是我們聽不見,所以我們生活在自己的聲音世界里,茫然不知是什麽攪起了地平線上的波浪。
一次對社會不平等和割裂的聲音解讀
不同的社區有不同的文化,用聲音表達情感的方式不同,對待聲音的態度也不盡相同,聲音隱喻了人類社會的文化差異。同樣,公平問題也不容忽視。紐約市 75% 的公交汽車站分布在有色人種社區,那些噪聲大、排放顆粒污染物的老舊柴油公交車卻因財政撥款不足而無法更新換代,但紐約州卻把用於公共交通建設的大量資金,來救助陷入困境的滑雪勝地。因此,低收入地區公交車的轟鳴,部分源於少數鄉野度假者(多數是白人)在雪場度過的快樂時光。
一聲對聲音遺產在消退與破碎的吶喊
人類是破壞者,我們正在壓制或扼殺地球上許多鮮活的聲音。受威脅的森林的死亡一般的靜寂讓人毛骨悚然,充滿噪音的海洋讓鯨豚類無處遁逃,喧鬧的城市街道讓心靈無處可依。讓人類重新側耳傾聽世界,也許是直面未來變革,減少動蕩和危機的重要指南。
譯者推薦:
跟《看不見的森林》對照,這一次,作者參與了為期幾年的項目調查,紀錄不同區域動物聲音的豐富度。這使他注意到不同環境對聲音的塑造,進而去探究宇宙間聲音的形成和演化、古人類的音樂,以及現代前沿音樂與聆聽形式之間相互推進的關系。
從山林到平原再到河谷,從美國到澳大利亞再到以色列、日本、加里曼丹島,乃至美國本土貧民區與富人區的休閒綠地,哈斯凱爾再次用他敏銳的觀察和感悟力,為讀者呈現了全球範圍內一片斑斑駁駁的聲音圖景——我們身邊存在著許多個平行的感官空間,如果不去傾聽“異類”的聲音,那些空間將會消失,我們的感官世界將日益枯竭、貧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