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不平等是人類社會的普遍特征?
早期人類曾經有過平等的生活?
在現代社會之前,不平等是如何起源和發展的?
為什麽貧富差距會隨著人類發展而不斷擴大?
《不平等的一萬年》首次基於考古數據,運用基尼系數等方法與工具,對古代社會財富不平等問題進行定量研究和分析,嘗試從人類的深層歷史來解釋世界各地財富不平等的早期表現。
先前關於社會不平等問題的研究多聚焦於已能用文字記錄歷史的國家,但本書的作者將目光延伸至遠古的過去。這些探究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獲。人類學家一度認為,所有狩獵—采集者都是平等主義者,直到考古學和人類學兩門學科的田野調查證明此觀點與事實相悖。一些以狩獵—采集為主的古代社會和早期的農耕村落,財富不平等程度要比大多數學者通常以為的更深;有些早期的城邦和王國,其財富分配遠比學界普遍認為的更平等……
本書從考古學角度,系統性地闡釋財富與收入差距問題的根源,為探究財富不平等的起源及影響提供了新的視角。
編輯推薦
一、回溯人類遠古歷史,探究古代財富不均問題
有學者聲稱,所有早期的人類社會皆是極度不平等的,階層剝削嚴重,農民飽受壓迫,奴隸終日勞作。但也有學者認為,古代世界的許多國家集體觀念更強,更推崇平等。為何人文學科領域對社會不平等的程度和意義的看法分歧如此之大?原因之一是,社會科學家和歷史學家忽略了先前人類社會的考古記錄。……利用考古學還原人類社會不平等的歷史樣貌及其對社會發展的作用,將有助於了解社會不平等的源起、本質和意義。
本書的作者將目光延伸至遠古的過去,收集了大量來自各國的考古數據,探究財富不平等的根源。
二、開創性運用基尼系數,對古代財富不平等進行定量研究和分析
對社會不平等看法分歧巨大的第二個原因:缺乏系統反映古代社會狀況的可比較數據。今天研究不平等,靠的是定量分析。經濟史學家近期開始將社會不平等問題的定量研究延伸至古代社會。要想真正了解社會不平等是如何產生的、數千年來人類如何制造和應對財富不平等,以及數百年來財富和權力的關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定量考古數據不可或缺。
本書涵蓋了首次運用考古數據進行的古代社會不平等定量系列研究。諸位作者使用基尼系數(輔以其他測量指標)對資本主義社會出現前幾千年的財富不平等進行評估。通過人類社會不平等的起源、歷史、多樣性和成因的跨學科文獻分析,針對遠古人類社會的財富不平等進行一系列可比較、可量化的經驗性研究。
三、令人驚嘆的研究成果,顛覆傳統認知
書中用基尼系數等工具對考古數據進行定量分析和研究,帶來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獲。人類學家一度認為,所有狩獵—采集者都是平等主義者,直到考古學和人類學兩門學科的田野調查證明此觀點與事實相悖。
本書研究結果表明,許多現存的對古代社會財富不平等的描述要麽是錯誤的,要麽是過度簡化的。比如一些以狩獵—采集為主的古代社會和早期的農耕村落,其財富不平等程度要比大多數學者通常以為的更深。又比如有些早期的城邦和王國,其財富分配遠比學界普遍認為的更平等。
四、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主導編寫,收錄近30位專家學者研究成果
本書編者分別為華盛頓州立大學人類學傑出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蒂莫西·A.科勒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考古學教授邁克爾·E.史密斯,內容源自2016年美國考古學會組織的一次名為“古代家庭財富不平等的測定與探究:自下而上的不平等”的研討會,收錄了近30位致力於相關領域研究的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從內容上體現了學術的嚴謹性及專業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