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譯注本)》是尼采假借查拉圖斯特拉之名說出他自己的哲學思想,也可以說是一本查拉圖斯特拉的說教集或者說是查拉圖斯特拉的行藏錄,又有點像聖者傳一類的書,但這位聖者並不是宗教的聖者,而且本書並不像一般宗教書那樣枯燥乏味,卻是具有極高文學價值的散文詩。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譯注本)》是尼采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幾乎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全書以汪洋恣肆的詩體寫成,熔酒神的狂醉與日神的清醒於一爐,通過“超人”查拉圖斯特拉之口宣講未來世界的啟示,在世界哲學史和詩歌史上均佔有獨特的不朽的地位。 《存在與時間(修訂譯本)》是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的代表著作,1926年寫就,翌年出版。它也是本世紀重要的哲學著作之一,不僅影響了此後多種重要哲學流派和重要哲學家,而且在文學批評、社會學、神學、心理學、政治學、法學等多種領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現代西方學術文庫:存在與虛無(修訂譯本)》是法國作家讓·保羅·薩特(Jean-PaulCharlesAymardSartre,1905-1980)創作的一部哲學書籍。其內容有以下五個方面:對存在的探索(導言);虛無的起源;自為的存在;我和他人;擁有、作為和存在。這是一部關於存在主義代表作,在哲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第一部 查拉圖斯特拉的前言 查拉圖斯特拉的說教 三段變化 道德的講座 背後世界論者 輕視肉體者 快樂的熱情和痛苦的熱情 蒼白的犯罪者 讀和寫 山上的樹 死亡的說教者 戰鬥與戰士 新的偶像 市場的蒼蠅 貞潔 朋友 一千個目標和一個目標 愛鄰 創造者的道路 年老的和年輕的女人 毒蛇的咬傷 孩子和結婚 自願的死 贈予的道德 第二部 拿著鏡子的小孩 在幸福的島嶼上 同情者 教士們 有道德的人 賤民 塔蘭圖拉毒蛛 著名的哲人 夜歌 舞蹈之歌 墳墓之歌 超越自己 崇高的人們 文化之國 玷的認識 學者 詩人 重大的事件 預言者 拯救 處世之道 寂靜的時刻 第三部 浪遊者 幻影和謎 違背意願的幸福 日出之前 變小的道德 在橄欖山上 走開 背教者 還鄉 三件惡行 重壓之魔 古老的法版和新的法版 康復者 偉大的渴望 另一曲舞蹈之歌 七個印 第四部 蜂蜜供品 求救的叫聲 跟君王們對話 螞蟥 魔術師 失業 極醜的人 自願的乞丐 影子 正午 歡迎會 晚餐 高人 憂鬱之歌 學問 在沙漠的女兒們中間 覺醒 驢子節 醉歌 《存在與時間》 前面熊偉 中譯本修訂版前言 1953年第七版序言 導論概述存在意義的問題 第一章存在問題的必要性、結構和優先地位 第一節突出地重提存在問題的必要性 第二節存在問題的形式結構 第三節存在問題在存在論上的優先地位 第四節存在問題在存在者層次上的優先地位 第二章厘清存在問題的雙重任務;本書的方法及構架 第五節此在的存在論分析——嶄露用以解釋一般存在意義的視野 第六節解構存在論歷史的任務 第七節探索工作的現象學方法 a.現象的概念 b.邏各斯的概念 c.現象學的先行概念 第八節本書綱目的構思 (部依時間性闡釋此在,解說時間之為存在問題的超越的視野) 篇準備性的此在基礎分析 章概說準備性的此在分析之任務 第九節此在分析的課題 第十節此在分析與人類學、心理學、生物學之間的界劃 第十一節生存論分析工作與原始此在的闡釋。獲得“自然的世界概念”之困難 第二章一般的“在世界之中存在”此在的基本建構 第十二節依循“在之中”本身制訂方向,從而草描出“在世界之中存在” 第十三節以一種另有基礎的樣式為例說明“在之中”。對世界的認識 第三章世界之為世界 第十四節一般世界之為世界的觀念 A.對周圍世界之為周圍世界以及對一般世界之為世界的分析 第十五節在周圍世界中照面的存在者的存在 第十六節在世記憶體在者身上呈報出來的周圍世界的合世界性 第十七節指引與標誌 第十八節因緣與意蘊,世界之為世界 B.同笛卡爾對世界的闡釋相對照,嶄露出對世界之為世界的分析 第十九節“世界”之被規定為resextensa 第二十節“世界”的這一存在論規定的基礎 第二十一節用詮釋學方法討論笛卡爾的“世界”存在論 C.周圍世界的周圍性與此在的空間性 第二十二節世內上到手頭的東西的空間性 第二十三節在世界之中存在的空間性 第二十四節此在的空間性,空間 第四章在世作為共在與自己存在。“常人” 第二十五節此在為誰這一生存論問題的著手點 《現代西方學術文庫:存在與虛無(修訂譯本)》 中譯本前言 中譯本修訂版說明 2007年中譯本再版說明 導言 對存在的探索 一、現象的觀念 二、存在的現象和現象的存在 三、反思前的我思和感知的存在 四、被感知物的存在 五、本體論證明 六、自在的存在 卷 虛無的問題 章 否定的起源 一、考問 二、否定 三、虛無的辯證法概念 四、虛無的現象學概念 五、虛無的起源
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他出生於勒肯的一個牧師之家,自幼性情孤僻,而且多愁善感,纖弱的身體使他總是有一種自卑感。因此,他一生都是在追尋一種強有力的人生哲學來彌補自己內心深處的自卑。尼采的哲學打破了以往哲學演變的邏輯秩序,憑的是自己的靈感來作出獨到的理解。因此他的著作不像其他哲學家那樣晦澀,而是文筆優美,寓意雋永。有人稱,尼采與其說是哲學家,不如說是散文家和詩人。尼采富於影響的代表作有《快樂的科學》、《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超善惡》以及《權力意志》等。 馬丁·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出身於一個天主教家庭,早年在教會學校讀書。17歲時,從一個神父那裡借到布倫坦諾的《亞里斯多德所說的存在的多重意義》一書,對存在意義的問題產生興趣。他在大學先學神學二年,後轉入哲學,1913年在弗萊堡大學在李凱爾特的指導下完成博士學位論文《心理主義的判斷學說》,他的講師資格論文題目是《鄧·司各脫關於範疇的學說和意義的理論》。在弗萊堡大學任教期間,他參加胡塞爾主持的研究班。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