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銓穎先生自2002年起受業於毓老師。2004年起,毓老師開設“急就(救)班”,改變昔日逐章逐句的講法,以其“一”融貫諸經,每周上課兩到三次,每次雖有一主經,但始終優遊於諸經。《繁露》便是在此期間講授的主經之一。 顏銓穎先生退伍後,每日到毓老師家中“上班”。暮鼓晨鐘,黃卷青燈,師徒二人一同整理幾十年來留存的報刊、物件與只言片語,以備將來。某日,毓老師將一摞用白色防水袋包裝好的課堂手寫講錄交給顏銓穎先生保管。其中正是此次問世的《繁露講錄》(1979—1980)。
毓老師寫道:“《繁露》為《春秋》之善繼者,遠勝於孟氏。”欲通《春秋》必須要讀《春秋繁露》。毓老師說:“在漢朝時,司馬遷都說,治公羊春秋,坐第一把交椅的是董仲舒……我們講《春秋繁露》,就是要離孔子近的時代來認識公羊春秋。”除了時代近外,重視《繁露》更因為董仲舒的思想。毓老師說:“孔子以後,我們最強調董仲舒,就因為他有本有原。”有本有原,才能生生不息,日新又新。毓老師說:“沒有比《繁露》更啟發智慧的,難讀,可是下了工夫就取之不盡。”
雖說難讀,但其有本有原的思想資糧,足以啟發我們的智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因學力有限,體會各異,末學不揣淺陋,略抒鄙見。講錄中的覃思奧賾仍有待讀者玩味體悟,並付諸行動。“奉元率性,盡三參天”,“達德光宇宙,生命壯自然”。因整理本講錄時,顏銓穎先生仍須兼顧日常工作,時有分身乏術之感。所幸顏銓穎先生的夫人範暘沐博士適時畀付奧援,襄助整理本書後半部分,最後再由顏銓穎先生統稿,使得本書得以及時付梓。
編輯推薦
毓老為本書反覆打磨修訂長達十余年,足見本書之分量;
毓老師是新世紀中國文化再造繞不開的關鍵人物;
毓老師是末代皇帝溥儀伴讀,中國最後一位皇族名儒;
毓老傳奇的師門淵源,將《春秋繁露》去偽存真,指明並剔除漢儒夾帶與篡改“私貨”;
《春秋》是歷史政治學,毓老傳奇經歷(例毓老曾面見希特勒與之周旋)是最好的注解;
毓老一生,注重對時事形勢的分析,為講解《春秋繁露》注入了真實的生命與生機;
毓老師時引經據典與聯系時事並重,思緒飛揚古今中外,臧否人物時精辟透徹;
毓老師講《春秋》,不是考據、訓詁,而是充滿救世情懷的活潑潑的真學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