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E9786267283110 |
定价 |
NT364 |
售价 |
RM56.42 |
作者 |
歐內斯特.貝克爾
|
出版社 |
大家出版
|
出版日期 |
2023-02-07 |
库存量 |
有库存 此商品为电子书,订单确认收到后将发送兑换码至电子信箱。 |
|
电子书试读
本书为流动版面EPUB格式,适合用 mooInk、手机、平板及电脑阅读(无法在其他阅读器上阅读),不能下载及打印。需登录第三方网站readmoo.com兑换及阅读。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本書在探討人類存在問題的各家學說中自成一格,是一部歷久彌新,極富洞見的重要作品,出版隔年即獲美國普立茲獎。作者在心理學家蘭克、哲學家齊克果,以及佛洛伊德、佛洛姆等人的論述間來回耙梳,層層剝開人類的存在困境,指出「自我╱身體」的二元性如何為我們帶來巨大的矛盾與失落,並提出可能的解方。
────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現代人都是孤兒 ────
當宗教已然衰落,而取代宗教的科學
又無法提供令人滿意的生命意義
作者為現代人碎片化的心靈找出重新整合之道──
練習直面死亡,在畏懼死亡的陣痛中
讓生命不斷更新
◇◇ 普立茲獎「文化人類學」獲獎作品 ◇◇
◇◇ 一部跨時代的經典 ◇◇
對生的渴求,以及對死的恐懼,乃人性之必然。可以說,人類從古至今的宗教與哲學,都是奠基於對死亡的恐懼與否認之上──我們逃避死亡,企求不朽,為此發展出各式各樣的英雄主義,只盼望能戰勝人類「身體╱自我」二元性的矛盾。因為身體是有限的,終將在此世化為蛆蟲的食物;自我的延伸卻是無限的,可能永遠存在於不可見的維度。這份無法協調的矛盾與拉扯,是人類作為一種動物所獨有的受造意識,是一種極為特殊而痛苦的宿命性意識,凡是身而為人者,皆不可能逃開。而所謂的英雄,從統治天下的王者,到藝術領域的天才,從邪教領袖,到發動世界大戰、屠殺數百萬人的獨裁者,都是在這種受造意識之下努力實現他們的英雄主義,以此獲得不朽;即使是最平凡的愛侶,也是把自身對英雄主義的渴望投注在愛戀客體上。伴侶成了彼此神聖的理想,在方寸之間盡可能發揮自己所能企及的英雄主義,但是最終,伴侶仍舊只能成為另一個人的倒映。
對死亡的恐懼深刻地影響了人類的歷史、文明與文化,人們若無法彰顯出英雄主義,便容易感到被存在的虛無所吞沒,難以確認自己生命的價值。然而到頭來,英雄主義往往通往幻滅一途,徒然為人類帶來更大的虛無。
大部分的人藉由遵從文化建立的規則為自己找到英雄主義的實踐方式,只要不假思索地跟隨集體行動,以文化施予的幻覺作為生命的解答,便能找到存在的意義,心靈也得以安居。然而,這樣的幻覺是一層盔甲,是生存的防衛機制,妥貼而嚴實地包覆在每個人的生命外層。有人終其一生都未曾見過盔甲之外的真實生命樣貌;也有人缺乏防衛機制,在他眼中,生命是巨大的荒謬,而他為此終日悚慄不安,雖生猶死。以作者的話來說,前者是適應良好的正常人,而後者則是當代所謂的精神官能症患者,甚至是精神病患。
在本書中,貝克爾以極為細膩的筆觸層層剖開人類的意識與無意識,從孩童到成人的畏懼與戀物,從所謂的正常到失常,他以精神疾患作為一種人格,讓我們看到精神分析理論與哲學下的瘋狂及正常,以及生命若無幻覺,人類只有發瘋一途──最後,他提出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社會演變至今,人類還有什麼方法能夠不致邁向瘋狂,卻又能獲得存在的意義?而我們尤其要追問:在連後現代主義都已成過去的二十一世紀,人類若要活出一個不虛妄的人生,契機會在哪裡?
本書在探討人類存在問題的各家學說中自成一格,是一部歷久彌新,極富洞見的重要作品,出版隔年即獲美國普立茲獎。作者在心理學家蘭克、哲學家齊克果,以及佛洛伊德、佛洛姆等人的論述間來回耙梳,層層剝開人類的存在困境,指出「自我╱身體」的二元性如何為我們帶來巨大的矛盾與失落,並提出可能的解方。
作者簡介
歐內斯特.貝克爾(Ernest Becker, 1924-1974)
美國文化人類學者,影響領域遍及生物學、心理、社會科學,以及人文教育、政治與宗教研究。二次大戰期間服役於美國陸軍,赴歐作戰,協助解放納粹集中營。二戰結束後,返回美國,於1960年取得雪城大學文化人類學博士學位,在上州醫療中心精神醫學部教授文化人類學。後執教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舊金山大學心理學系及加拿大西門菲莎大學。
貝克爾的教學反映了他的思考方式:廣泛的跨學科、創新,隨時將理論公式應用於當前人們關注的議題。創新的教學風格總能吸引數百名學生湧入他的教室。他因教學方式不為柏克萊所喜而未獲續聘時,有兩千名學生發起請願要求留下貝克爾。請願未果後,學生甚至以投票決定由學生基金支付貝克爾薪水。
著有多本書,《死亡否認》為其代表作,於1973年出版,翌年獲得普立茲獎「文化人類學」獎。該書影響力廣泛,遠遠超越心理學及哲學領域。唐.德里羅的《白噪音》便是以貝克爾的心理學理論為基礎寫出。馬克.曼森的暢銷書The Subtle Art of Not Giving a F*ck也深切受《死亡否認》影響,他並將該書列為「將會改變你世界觀的7本書」。本書也獲美國前總統比爾.柯林頓列入生平最愛的21本書。
譯者簡介
林和生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精神分析、藝術創造心理學、科學哲學、美學、詩學、西方哲學史、西方思想史等領域。譯有《死亡否認》、《分裂的自我》、《論人的天性》等。
目錄列表:Contents 封面 書名頁 版權頁 推薦序一 透視死亡:直面作為一種存在/林耀盛 推薦序二/山姆.金恩 自序 第一部 英雄主義的深度心理學 第二部 英雄主義的失敗 第三部 回顧與總結:英雄主義的困境 參考書目
|
|
|
|
|
|
|
|
|
|
|
|
購買電子書注意事項:
1. 此電子書閱讀服務配套由台灣「Readmoo讀墨電子書」提供。
2. 電子書為虛擬商品,無實體物品,格式為流動版面EPUB,適合用 mooInk電子閱讀器、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3. 訂單確認交易成功後,將以電子郵件寄送「電子書兌換碼」,您亦可於城邦閱讀花園網路書店「會員專區」查詢。
4. 憑電子書兌換碼可於「Readmoo讀墨電子書」兌換該本電子書。請前往「Readmoo讀墨電子書」專屬頁面,註冊成為會員并依循頁面顯示的流程進行兌換。
兌換網址:https://readmoo.com/redeem
5. 電子書兌換碼不限本人使用,惟僅限使用一次,並僅適用於 「Readmoo讀墨電子書」。
6. 購買后不得辦理退貨,也無法退費。
7. 更多電子書相關資訊及常見問題請參考客服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