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醫療、為扶輪、為雲林無悔奉獻,一生不忘醫者助人使命;
仁康醫院創辦人康義勝自述白手起家、投身公益的生命故事!
1944年,康義勝出生於雲林崙背鄉。農村生活窮困,求學之路幾經波折,然而父親因罹患胃潰瘍大量出血而壯年早逝的遺憾,使得康義勝從小便立下習醫救人的堅定志向。踏入醫界後,由於「性好挑戰,特別喜歡全身性的大手術」,康義勝對於外科情有獨鍾,自臺北醫學院畢業後不久,便自行開業,成立台北仁康外科醫院。儘管後來仁康醫院幾經轉型,然而不論如何調整型態,數十年來經營地區型醫院,站在第一線服務社區鄰里的體驗,都讓他時刻不忘白袍醫師「救人濟世」的天職,努力為病人提供更妥善的服務。
成家立業、踏穩步伐的同時,1987年,康義勝加入扶輪社,自此成為扶輪人。在國際扶輪前社長黃其光這位扶輪老師兼好友的引領之下,康義勝參與許多國際交流,視野日益開闊,也在扶輪的各項公益付出之中不斷學習成長。2011年,康義勝擔任「國際扶輪中華民國總會」理事長,任內成功將其更名為「國際扶輪台灣總會」,並將扶輪月刊委員會改組為「台灣扶輪出版暨網路資訊協會」;2021年又以驚人的行動力,輔導成立「崙背扶輪社」,致力「翻轉崙背」,讓故鄉再現繁榮。
一生熱心公益,以「雲林人」為榮、也以「扶輪人」為榮的康義勝,始終堅持做對的事,絕不輕言放棄。他不斷思索如何擴大一己之力,將關懷化為行動,例如在雲林同鄉會積極響應「返鄉義診」,連續數年不輟;晚近兩年亦在雲林推動「魚菜共生」的產業活化,回饋鄉里社會。
在這本口述自傳中,可以看見康義勝對於妻子兒女的家人之愛,對於家鄉這片土地的養育之情,以及對於社會國家的回饋之心。
他熱愛生命,擁抱世界,也將這份關懷的力量,散播並感染了身邊的人。
回顧來時路,康義勝自稱:「我的一生,唯有堅持與感恩!」
暖心推薦
蔡英文(總統)
賴清德(副總統)
黃昆輝(前台灣團結聯盟主席)
黃其光(國際扶輪總社前社長)
薛瑞元(衛生福利部部長)
楊泮池(前臺灣大學校長)
林建煌(臺北醫學大學校長)
林佳龍(前交通部長/無任所大使)
★總統.蔡英文:
「《關懷的力量》是康義勝國策顧問橫跨超過半世紀行醫濟世,親身見證臺灣醫療發展變遷的第一手紀錄,無論是政策制度、臨床實務、醫療體系,到醫病趨勢等,這本書都有豐富且深刻的描述。值得一提的是,在行醫之餘,康義勝國策顧問熱心公益,積極參與服務社會的善行義舉,更令人感動。」
★副總統.賴清德:
「我眼中的義勝兄,始終堅持做對的事,始終在為了更美好的臺灣打拚。」
★前台灣團結聯盟主席.黃昆輝:
「康醫師的生命敘事,不僅是雲林同鄉及同儕友人的驕傲,更是年輕世代的學習榜樣。」
★國際扶輪總社前社長.黃其光:
「Kambo協助將臺灣扶輪推向國際舞臺不遺餘力。……(他)結合臺灣扶輪七大地區,首創設立臺灣館,讓國際人士認識臺灣多元文化的實力與內涵。」
★衛生福利部部長.薛瑞元:
「前輩的特點在於善用己身之力感動大眾……號召眾人之力一同投入公益活動,形成良善的循環。」
★前臺灣大學校長.楊泮池:
「我尤其敬佩的是,康院長至今近八十高壽,仍持續思考如何以創新且符合時代需求的方式,貢獻鄉里……這一切的原動力,可說是院長將『感恩』的心轉化為『關懷』利他的力量,年深日久,涓滴匯流而成。」
★臺北醫學大學校長.林建煌:
「康院長……是『北醫人』的典範,他的行醫之路,從未忘記故鄉、母校、社會及國家給他的養份,多年來以不同形式回饋母校、服務社會、貢獻國家。」
★前交通部長/無任所大使.林佳龍:
「院長一生,結合眾人之力,踐行各種社會公益,至今不輟。這樣旺盛的生命力,追求的不僅是個人的圓滿幸福,而是『beyond that』,關懷眾人,不斷探索如何在更大的格局上自我實現,促成社會的正向循環,而這也成就了院長生命的厚度與廣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