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本書分上編“明代內府刻書研究”和下編“明代內府刻書目錄”,以明代內府刻書作為研究物件,旨在通過對明代內府刻書活動予以全面考察,分析內府刻書的動因、流程、數量、用途等,總結出明代內府刻書的基本規律;並結合對存世明代內府刻本的考察,準確揭示其版本特徵;在上述研究基礎上深度揭示內府刻書的政治、文化功能及價值。
國家圖書館馬君學良以所著《明代內府刻書考》相示,囑為序。明代內府刻書以明代官修書籍為骨幹,因此明代內府刻書史可視為明代官修書籍史,也可以說是明代官學的歷史。 辛亥革命以後,直到今天,歷代官書均被輕視甚至有意貶低,對明清兩代官書尤甚。但是,歷史上的官書對於當時的學術來說仍是起主導作用的,如果用修史作比方,那官書相當於“本紀”。輕視官書,中國學術史就無法寫好。先秦古書,《尚書》《周禮》《儀禮》具有官書的性質,東漢蔡邕主持校刻的《熹平石經》,唐代初年顏師古的《五經定本》,孔穎達的《五經正義》,唐代刊刻的《開成石經》,五代刊刻的國子監本《九經》,都是官書或官本。北宋國子監本從五代監本重雕,南宋監本又從北宋監本重雕。明代永樂年間胡廣等奉敕纂修的《五經大全》一百三十五卷、《四書大全》四十三卷、《性理大全》七十卷,同時在永樂十三年由內府刻成,合稱《五經四書性理大全》,可以說是唐代孔穎達等《五經正義》以後最具影響力的官書,當時“詔頒六部及兩京國子監及天下郡縣學”,終明一代通行天下,實現了學術的統一,連儒學發達的鄰國朝鮮,也一直奉用“永樂三大全”。清代康熙至乾隆陸續敕修《周易折中》《書經傳說匯纂》《詩經傳說匯纂》《春秋傳說匯纂》《周禮義疏》《儀禮義疏》《禮記義疏》,合稱“禦纂七經”,也是頒行天下,流傳甚廣。從形式到內容,都是繼承明代“永樂大全”的。 辛亥革命以後,研究中國學術史,強調“非正統”“個性”“去經學化”,使官書幾乎靠邊站了,這當然不是歷史的真相。我們看馬學良的《明代內府刻書考》對每一部存世的明代內府刊刻的圖書都撰寫了提要,這當中值得充分重視的典籍,除了“永樂大全”外,還有萬曆內府刻朱載堉《樂律全書》三十八卷附《曆書》十卷,明內府刻樂韶鳳、宋濂等修《洪武正韻》十六卷,明洪武內府刻宋濂等修《元史》二百十卷,明永樂內府刻黃淮、楊士奇等修《歷代名臣奏議》三百五十卷,明內府刻《洪武南藏》七千餘卷,《永樂北藏》六千三百六十一卷,《正統道藏》五千三百五十卷,《萬曆續道藏》二百三十八卷,明嘉靖內府刻《詞林摘豔》十卷,嘉靖內府刻《雍熙樂府》二十卷等,在相關學術領域,這些官版書籍算得上一等一的要藉了吧。 除此之外,明代官書還有一部曠世大書《永樂大典》,幾乎成了學術研究的專門領域,這部書雖然經過一再的劫難,僅存四百餘冊八百餘卷,卻仍是獵山漁海,蘊蓄著取之不盡的學術資源。 我們對明代“內府刻書”的範圍還可以再擴大一些。就五代兩宋來說,國子監本乃是內府刻書的主流。明代南京國子監刻的《二十一史》,北京國子監刻的《二十一史》和《十三經注疏》,也都是朝廷官書,而且都是清代內府武英殿刻《十三經注疏》《二十四史》的主要底本。我們可以肯定,對內府刻書的全面考察,不僅是中國圖書出版史的主流內容之一,也是中國學術史的主流內容之一。 學良的這部專著取材甚富,考證縝密,已經厘清了明代內府刻書的基本脈絡,得出了若干有價值的結論,是一項可喜的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學術意義。相信學良的這項成果會引發學術界更大的興趣,使我們的研究出現更多的成果。 2016年,學良從余作博士後研究,往復切磋之樂,益我殊多,因不辭淺陋為之序。 滕人杜澤遜 二〇二一年五一節 于山東大學文學院
馬學良 男,1980年2月生,河北棗強人。南京大學資訊管理學院圖書館學博士畢業,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在站博士後,國家圖書館副研究館員。已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青年專案1項,主持在研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3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點專案1項,主持完成國家圖書館科研課題4項。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古典文獻學、明清文獻整理、圖書館學。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