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增補版序 前言 篇一 “江南地區”之界定 篇二 有無“十三、十四世紀的轉折”?——宋末至明初江南農業的變化 一、“十三、十四世紀轉折”論:一個正在受到挑戰的舊有共識 二、宋末至明初江南的人口變化 三、宋末至明初江南耕地的變化 四、宋末至明初江南農業技術的變化 五、宋末至明初江南農民經營方式的變化 六、宋末至明初江南農業變化的特點和歷史地位 篇三 “天”、“地”、“人”的變化及其對清代前中期江南水稻生產的影響 一、明清江南“天”、“地”、“人”的變化 二、明清江南“天”、“地”、“人”之變化對水稻生產的影響 篇四 控制增長,以保富裕:清代前中期江南的人口行為 一、清代前中期江南的人口增長 二、清代前中期江南的人口控制 三、清代前中期江南人民控制人口增長的動機 四、“最低生存水準”與“人口壓力”質疑 篇五 墮胎、避孕與絕育:宋元明清時期江浙地區的節育方法及其運用與傳播 一、藥物節育方法及其運用 二、非藥物節育方法及其運用 三、墮胎、避孕與絕育方法的傳播途徑 附錄一:唐初至清中葉江南人口的變化――答陳意新《節育減緩了江南歷史人口的增長?》 附錄二:明清江南確實採用了藥物墮胎:四個實例及相關分析 篇六 “人耕十畝”與明清江南農民的經營規模 一、“人耕十畝”:明清江南農民家庭農場的普遍經營規模 二、“人耕十畝”:為什麼能夠出現並普及? 三、“人耕十畝”經營規模的出現和發展的空間特點 篇七 從“夫婦並作”到“男耕女織”——明清江南農家婦女勞動問題探討之一 一、“男耕女織”模式質疑 二、明代江南農家“夫婦並作”的流行 三、清代江南農家“男耕女織”的發展 篇八 “男耕女織”與“半邊天”角色的形成——明清江南農家婦女勞動問題探討之二 一、明清江南“男耕女織”的背景:農家男女勞動專業化的條件 二、“半邊天”角色的形成:明清江南農家男女勞動生產率比較 三、應當怎樣看待農家婦女的勞動生產率問題? 四、“男耕女織”:近代以前江南農家勞動安排的最佳模式 篇九 清代前中期江南農民的勞動生產率 引言:清代前中期江南農民勞動生產率處於停滯或下降嗎? 一、清代前中期農民勞動生產率之界定以及農戶規模、農場規模和農戶內勞動分工 二、清代前中期江南農作物畝產量的提高 三、清代前中期江南農民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五、清代前中期江南農業生產力的提高:農民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基礎 篇十 明清江南棉紡織業的勞動生產率 一、生產工具的改進 二、勞動分工的加強 三、生產的專業化 四、棉紡織業勞動生產率與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比較 篇十一 工業發展與城市變化:明中葉至清中葉的蘇州 一、引言:“蘇杭型城市”與中國城市史研究 二、明清的江南城市:界定與類型 三、明清的蘇州城市:範圍與特點 四、明清蘇州城市的地域變化 五、明清蘇州城市的人口變化 六、明清蘇州的城市工業及其發展 七、工業發展與城市變化之間的關係 八、工業發展與城市變化中的郊區市鎮 結論 篇十二 大分流之前?——對19世紀初期長江三角洲與尼德蘭的比較 一、“大分流”理論與近代早期的江南經濟 二、對1823—1829年華婁地區GDP的估算 三、對19世紀初期尼德蘭地區GDP的估算 四、兩個地區經濟的比較 五、對於兩個地區勞動生產率差異的解釋 結論 篇十三 “江南經濟奇跡”的歷史基礎——新視野中的近代早期江南經濟 一、“脫亞入歐”:今天的江南經濟奇跡 二、造就江南經濟奇跡的因素 三、西方中心論框架中的近代早期江南經濟 四、新視野中的近代早期江南經濟 五、從昔日的“大分流”到今日的“大合流” 六、結論:從新的視野出發研究近代早期的江南經濟 篇十四 “壺裡乾坤大”:江南史研究長盛不衰的原因初探 一、長盛不衰的江南史研究 二、問題意識 三、史料 四、方法 徵引文獻目錄
李伯重 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清華大學歷史系、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復旦大學、雲南大學兼職教授以及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英國劍橋大學、日本東京大學、韓國慶應義塾大學、法國國家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等國外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客座教授或研究員,曾任日本東洋文庫榮譽研究員。曾擔任國際經濟史學會執委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著有《江南的早期工業化(1550-1850)》、《中國的早期近代經濟——1820年華亭—婁縣地區GDP研究》等專著。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