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貨幣體系的運行對普通大眾的生活、金融體系的穩定、貨幣政策的效果都至關重要。但貨幣究竟是如何被創造和分配的,中央銀行能否精准調控貨幣供應量,商業銀行到底在貨幣創造中發揮了什麼作用?對此,普通大眾不清楚,業界眾說紛紜,理論上也一直存在貨幣供給由中央銀行外生主導和信貸需求內生主導的爭議。 本書圍繞“貨幣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這一重大問題,基於一線資料以及專家訪談,在梳理貨幣銀行理論以及相關歷史爭論的基礎上,全面闡釋了商業銀行、中央銀行和各國政府在貨幣創造中的作用。 基於翔實的分析,本書提出了顛覆傳統認知的觀點,即現代經濟中貨幣供應大部分是由商業銀行通過信貸投放創造出來並進行分配的,並指出貨幣體系具有內在不穩定性,因為銀行信貸的發放規模、是用於生產性活動還是投機性目的,都難以得到有效監管。這些觀點對於我們全面理解貨幣體系運轉、完善貨幣政策調控、提高金融監管效力,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序一 貨幣是信用問題李揚 序二 貨幣供應的本質查理斯·古德哈特 第1章導言 1.1關鍵問題 1.2主要結論 1.3本書結構 第2章銀行如何運轉? 2.1關於銀行的困惑 2.2對銀行的通行認知1:保管箱 2.3對銀行的通行認知2:先吸收存款,再發放貸款 2.4貨幣的三種形式 2.5銀行如何通過發放貸款創造貨幣 2.6教科書中的描述:乘數模型 2.7教科書模型存在的問題 2.8貨幣實際上是如何被創造的 第3章貨幣、銀行的性質與歷史 3.1貨幣的功能 …… 第4章今天的貨幣和銀行業 第5章貨幣創造和分配監管 第6章政府財政與外匯 第7章結論 附錄 注釋 參考文獻 致謝
喬希·里安-柯林斯(Josh Ryan-Collins) 新經濟基金會(NEF)高級研究員,負責貨幣體系歷史和實踐研究。他是新經濟基金會英國貨幣體系指南的主要作者。 理查·沃納(Richard Werner) 在多所大學擔任銀行和金融學教授,曾任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金融學教授、日本銀行客座研究員。1994年獲得牛津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在任怡和弗萊明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時,是“量化寬鬆”理論的積極推廣者。 安德魯·傑克遜(Andrew Jackson) 南安普頓大學金融學博士。 托尼·格裡納姆(Tony Greenham) 新經濟基金會金融和商業方面的主管。曾為投資銀行家、註冊會計師、銀行業改革專欄作家和媒體評論員。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