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推薦序一】原鄉情──細數部落服飾之美
【推薦序二】喧囂中的「原創美學」
【作者序】曾經許應,我會再回來!
【攝影序】尊重是文化分享的關鍵
【認識臺灣16族原住民族】
【導論】
Part 1 服飾
第一節 服飾特徵──一襲彩衣,傳達生活美學及身分認同
阿美族/泰雅族/排灣族/布農族/卑南族/魯凱族/鄒族/賽夏族/雅美(達悟)族/邵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拉阿魯哇族/卡那卡那富族
第二節 服飾技藝特色──從文獻、傳統到現代,富含社會意涵
手工織布傳統/多元裝飾藝術/獸皮衣製作技藝/水藤背心(魚皮藤甲)製作技藝/樹皮衣製作技藝
Part 2 首飾
第一節 歷史傳承──「琉璃珠」富有靈魂,傳說與稱謂也最多
深具傳統美學與象徵意涵/強烈的遵循度與社群認同意涵
第二節 首飾特徵──一窺特有的社群制度、遷徙與文化脈絡
阿美族/泰雅族/排灣族/布農族/卑南族/魯凱族/鄒族/賽夏族/雅美(達悟)族/邵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拉阿魯哇族/卡那卡那富族
第三節 首飾特色技藝──向世人展現獨特的美感與設計
七大特色配件,傳統與現代融合運用
Part 3 織布
第一節 歷史傳承──復興傳統染織技術與織線的古老製作工法
織布機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織線的傳統製作技術
第二節 織布藝術與文化延續──透過節慶祭典,部落美學再創新
阿美族/泛文面族群/排灣族、魯凱族/布農族/卑南族/鄒族/賽夏族/雅美(達悟)族/邵族/噶瑪蘭族
第三節 織布特色技藝──你我不盡相同,透過交流彼此學習再創新
平織/夾織/挑織/斜紋織法/菱紋織/浮織/緹花織法
Part 4 刺繡
第一節 歷史沿革──一針一線,將圖像美學繡進了各族的世代情感
刺繡的歷史傳承/圖騰的特殊意涵
第二節 各族圖騰的象徵──服飾文化中,最直接的自我標記方式
阿美族/泛文面族群/排灣族/布農族/卑南族/魯凱族/鄒族/賽夏族/雅美(達悟)族/邵族/噶瑪蘭族/撒奇萊雅族/拉阿魯哇族/卡那卡那富族
第三節 文化藝術特徵──展露社會實踐、總體的生活智慧與豐沛情感
各族服飾文化有自己的主要色譜與意涵
刺繡針法目前可歸納為19類
在哪些配飾上可見刺繡工藝之美?
部落裡仍有的刺繡文化
第四節 刺繡特色物件──不斐價值來自美感創造力與精湛的工藝
針線板/貝珠衣
【特別企劃】文/李竹旺
紀錄片導演視角1
泰雅族織事──尤瑪達陸、林淑莉老師技與藝的共作
紀錄片導演視角2
魯凱族織事────穿出我家的驕傲,穿出滿滿的愛
紀錄片導演視角3
噶瑪蘭族織事────原來噶瑪蘭的衣服不是只有黑白
紀錄片導演視角4
卡那卡那富族織事────新娘服、外婆的木箱、服裝秀與時尚
紀錄片導演視角5
排灣族織事──人未到、聲音先到之美,北排與南排服飾的相遇
紀錄片導演視角6
賽夏族織事────部落再傳咚咚聲,織女覓回失傳百年的技藝
紀錄片導演視角7
賽德克族織事────年近九十,張媽媽的織布人生
紀錄片導演視角8
卑南族織事──最愛花的民族,編起了花環戴頭上
紀錄片導演視角9
阿美族織事──五片流蘇裙,藍白紅三色代表太陽的光芒
紀錄片導演視角10
南澳鄉泰雅族織事──織布也織心,成為地方創生的契機
紀錄片導演視角11
魯凱族織事──當代魯凱族染織工藝家彭春林老師
【參考資料】
【出版後記】希望是一個很美、很好的起始點
【山是來時路】 拉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