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目川文化編輯小組
一群喜歡咀嚼文字、從書裡發現無限樂趣的專業編輯,人生目標是用盡全力製作好書,讓未來的主人翁能徜徉在精采的書香世界中。
路易斯.卡洛爾
英國多才多藝的文學作家,小說、童話、詩歌造詣深厚,而且是一位數學教授。慣以怪誕離奇的手法,講述孩子最愛聽的夢幻故事。善於運用笑話、文字遊戲、雙關語、謎語、數學,將邏輯知識與嚴肅議題、哲學,巧妙轉變成風趣幽默的內容。奇幻和現實連結、超乎想像的角色人物,加上撲朔迷離的跳躍劇情,總令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
肯尼斯・葛拉罕(Kenneth Grahame,1859~1932)
英國作家。幼時母親早逝,與外婆生活在風光旖旎的泰晤士河近郊。這段穿梭田園觀察小動物的經驗,為他日後作品增添了自然清新、温暖細膩的風采。成年後的他,利用業餘時間,在倫敦期刊雜誌上發表的短篇創作,充滿對兒童議題的關切,從此在文學界奠定知名聲望。
珍.韋伯斯特(Jean Webster,1876~1916)
美國作家。系出名門,曾與熱衷於推行種族平等和支持婦女選舉的祖母生活在一起,從小耳濡目染。進入大學後,選修了福利與刑法改革課程,並積極參與公眾事務,為弱勢族群爭取權益,關心少年犯罪與無家可歸的孩子,並將所見所聞寫成報紙專欄。這些經歷和觀察也被她寫進小說中,為其日後著名作品《當貝蒂進了大學》和《長腿叔叔》及其續集《親愛的敵人》提供了許多素材。
李曼.法蘭克.包姆(Lyman Frank Baum,1856~1919)
美國知名的兒童文學作家、演員、報章編輯,也曾是獨立電影的電影監製。《綠野仙縱》是他最著名的作品,在1900年問市後大獲好評,之後又陸續寫了13本有關「奧茲王國」的系列故事。此書除了被翻譯成多種語言之外,也被翻拍成舞台劇、音樂劇及電影。
愛德蒙多.德.亞米契斯(Edmondo De Amicis,1846~1908)
亞米契斯生於義大利,十六歲時就讀軍事學院,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1866年,亞米契斯參加義大利第三次獨立戰爭中的庫斯托扎戰役,軍隊慘烈戰敗的景象深深刺激了他,於是退伍後,他擔任軍事刊物記者,發表了許多報導,以及他的第一本書《軍旅隨筆》。
查爾斯.金斯萊(Charles Kingsley,1819~1875)
19世紀著名的英國兒童文學作家,一生創作了六十餘部小說和散文,《水孩子》為其代表作。查爾斯的童年大部分都在英國西部沿岸的小漁村度過,1843年以優異的成績從劍橋大學畢業,隨後成為了牧師,並多次參與基督教社會主義改革運動。1873年,他被任命為英國最著名的大教堂西敏寺的牧師。
M.H.吉羅夫人
《列那狐的故事》最初的文本為西元十、十一世紀左右的拉丁文故事詩,後來又被人修改為由二十七則寓言故事融合而成的組合詩。法國作家M.H.吉羅夫人受《伊索寓言》影響,根據當時流傳於民間的寓言詩集,編寫出了至今仍廣受大家喜愛的《列那狐的故事》。
蘿拉.英格斯.懷德(Laura Ingalls Wilder,1867~1957)
美國二十世紀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蘿拉出生於美國威斯康辛州,幼年時隨全家過著拓荒生活,曾經待過明尼蘇達州、南達科他州及愛荷華州等地。1880年至1881年時,他們在南達科他州遭遇該州史上最寒冷的冬日,後來這段故事成為蘿拉筆下的《漫長冬季》。蘿拉也在這裡開始進入學校學習,並與未來的丈夫阿曼樂.懷德結下良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