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7305234736 |
定价 |
RMB45.00 |
售价 |
RM49.50 |
优惠价 |
RM37.13 * (-25%)
|
作者 |
(法)貝爾納·斯蒂格勒
|
出版社 |
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21-01-01 |
装订 |
精裝. 單色印刷. 154 页. 14.5.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3.5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在這部極具原創性的作品中,文化理論家、哲學家貝爾納?斯蒂格勒重新審視了我們這個超工業時代中政治與美學的關係。斯蒂格勒認為,我們時代的特點是工業技術對象徵的把持,其中美學既是經濟戰爭的武器,又是該戰爭的劇場,這導致了一種“象徵的貧困”,其中制約條件取代了人生經驗。在當今的“控制社會”(借用德勒茲的表達)中,審美武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視聽技術和數位技術已成為控制身體和靈魂的意識與無意識節奏,調節意識和生活節奏的手段。
絕大多數人現在完全受制於市場行銷的審美條件,因此與任何審美探究的體驗都疏遠了,審美參與的概念已經基本崩潰。斯蒂格勒因而呼籲藝術界發展對自身作用的政治理解。在這本書中,他特別關注電影,它在時間之戰中佔據了獨特的地位。電影既是工業技術,又是藝術,可以在自己的地盤上對抗美學的制約條件。本書是斯蒂格勒《象徵的貧困》的第一部,它將引起電影研究、媒體和文化研究、文學和哲學界讀者的特別興趣,並將鞏固斯蒂格勒作為當代別具隻眼的文化理論家之聲譽。 |
|
|
|
|
|
|
|
|
|
|
|
購買中國簡體書籍請注意:
1. 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中國簡體書可能有出現磨痕、凹痕、折痕等問題,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缺頁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
|
|
|
|
|
|
|
|
目錄
001序言
003象徵的貧困、情感的控制及其所構成的恥辱
024似乎缺乏的是我們或如何從阿蘭·雷乃的《法國香頌》中尋找武器
073蟻穴的寓意:超工業時代個體化的喪失
128忒瑞西阿斯與時間之戰:圍繞貝特朗·波尼洛的一部電影
148後記
|
|
|
|
|
|
|
|
|
|
|
|
|
|
|
貝爾納·斯蒂格勒 (1952—2020)
當代法國著名哲學家,曾任法國蓬皮杜中心創新與研究所(IRI)主任,法國國立視聽研究院(INA)、法國聲學與音樂協調研究所(IRCAM)主任,蓬皮杜中心文化發展部主任。其主要代表作有《技術與時間》(1994—2001)、《象徵的貧困》(2004—2005)、《懷疑和失信》(2004—2006)、《構成歐洲》(2005)、《新政治經濟學批判》(2009)等。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