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7520531634 |
定价 |
RMB42.00 |
售价 |
RM46.20 |
优惠价 |
RM34.65 * (-25%)
|
作者 |
馬平安
|
出版社 |
中國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22-09-01 |
装订 |
精裝. 單色印刷. 218 页. 19.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2.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主持的變法運動歷時十六年(1069—1085年),但主要舉辦還是集中在熙寧年間的熙寧二年至熙寧九年(1069—1076年)。在此期間,王安石在財政、經濟、軍事、官制、選舉、教育等諸多領域進行了廣泛而深刻的變革。
這些改革,在時間上有早有晚,不是齊頭並進;在內容上有多有少,不是平均分配。其著力最多處,是在理財和整軍。農業經濟關係的改革,是“富國”的重點之一,在這方面先後推行了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等。
改革商品貨幣關係,是“富國”的又一個重點,這方面先後推行了均輸法、市易法、免行役法等。“強兵”在變法中的地位不亞于“富國”,為此先後在軍事領域實行了將兵法、保甲法、保馬法等。
此外,熙甯新政也涉及到科舉與教育領域的改革。熙甯新政企圖改變北宋中期以來國家積弱積貧、官場因循拖遝的現狀,目的集中在“抑兼併,振貧弱”“興田利,增利祿”等方面。通過新政,國家財政有所改善,西北邊防有所好轉,積貧積弱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觀。
|
|
|
|
|
|
|
|
|
|
|
|
購買中國簡體書籍請注意:
1. 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中國簡體書可能有出現磨痕、凹痕、折痕等問題,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缺頁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
|
|
|
|
|
|
|
|
目錄
總序治理國家需要以史為鑒
前言一個“三不”政治家
第一章宋初頂層設計之缺憾
一、宋初形勢對創法立制之影響
二、太祖、太宗祖宗家法之局限
第二章北宋中期的統治危機
一、“三冗”問題的凸顯
二、積貧積弱局面的形成
第三章慶曆新政的失敗嘗試
一、以澄清吏治為核心的新政舉措
二、慶曆新政失敗之主客觀因素
第四章地方任上的治理探索
一、鄞縣時期的治理探索
二、舒州通判到江東提刑
第五章度支判官的經國思考
一、上仁宗皇帝言事書
二、理財為治國之首務
第六章荊公治國理政之方略
一、“擇術”
二、抑制兼併與“理財”
第七章熙甯新政之主要內容
一、理財與興農
二、將兵與保甲
三、取士與興教
第八章朝廷政爭與新政失敗
一、宋神宗的分歧與新法的成敗
二、朝臣政治分野與不斷的政爭
三、高太后聽政與對新法的厭惡
四、王安石的政風與其成敗的關係
結語王安石治國論
一、理財為治國之首務
二、“摧抑兼併”
三、崇尚法治
四、如何養育人才
五、兵制改革
六、結論
附錄
一、主要參考書目
二、王安石行政大事記
|
|
|
|
|
|
|
|
|
|
|
|
|
|
|
馬平安,1964年生,河南盧氏人,歷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主要出版著作有《晚清變局下的中央與地方關係》《近代東北移民研究》《北洋集團與晚清政局》《中國政治史大綱》《中國傳統政治的基因》《中國近代政治得失》《走向大一統》《傳統士人的家國天下》《黃帝文化與中華民族》《孔子之道與中國文化》等著作40餘部,並在《世界宗教研究》《中國邊疆史地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50餘篇。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