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她,但我不理解她。
我的女兒為何要選擇如此艱難的人生?
為何不惜置身被嫌惡、被敵視的境地?”
“我”作為母親,一生都為女兒而活,對女兒抱有許多期盼。女兒卻認為母親從不聆聽自己,更帶回同為女性的伴侶,迫使母親接受她們即將偏離“正常”的未來。
同時,母親目睹著自己療養院負責的患者珍女士罹患失智癥、成為被機構、被社會所拋棄的包袱,在珍的身上,母親仿佛看到了老後從孤獨走向死亡的自己,也看到了以類似悲劇收場的女兒的未來……
在誤解與撕裂,在對話與縫合的反覆嘗試中,母女倆同時被內在與外部世界的力量所推動著,前行著,逐漸逼近著彼此……
編輯推薦
《82年生的金智英》之後zui受矚目的東亞女性書寫,申東曄文學獎獲獎作品,韓國四大主流媒體重磅推薦!
繼“金智英”之後,再次掀起韓國女性文學閱讀與討論的新熱潮!
《東亞日報》《韓民族日報》《京鄉新聞》《每日經濟》等韓國一線媒體推薦好書,韓國“書店店員喜愛的小說”第2名!
韓國頭部網絡書店YES24“文學作家選定的年度作品”、“文學re銷榜年度之書”、韓國zui大連鎖書店保教文庫“年度推薦作家”!
可能是東亞文學首度,從孤獨母親的角度,書寫“性少數派”的女兒;
突破“酷兒”和“女性主義”的標簽,一部挑戰傳統與界限的傑作!
——“我的女兒為何偏偏喜歡女人?為何要讓我如此痛苦?那個在我的血肉中誕生的孩子,為何成了離我zui遠、無法了解的人?”
——“媽難道不能接受我本來的樣子嗎?你不是說世界上有各式各樣的人嗎?不是說跟別人不一樣,不代表是壞事嗎?這不都是媽說過的話嗎?為什麽這些話在我身上就變成了例外!”
普通母親的獨白,喚起身為女兒的我們所經歷過的共同恐懼,和仍在等待的理解;
叛逆女兒的反問,質疑著所有標簽與偏見,也反問著整個社會的“厭女”敘事。
關於女兒,亦是關於我母親的一切,關於母女之間、人與人之間沒有輸贏的理解之戰,也關於“各式各樣”的我們
母親的期待關乎“正常”,而女兒的期待關乎“自you”;母親往往把女兒當成自己人生的延伸,女兒卻再也不想像媽媽那樣活著……
書寫母女之間充滿挫敗又不願彼此放棄的相互抵達,直搗東亞母女關系的永恒困境——獻給所有的“壞女兒”,和掙紮著想理解的好母親。
“我常對人們抱有好奇心,對人們,以及那些不密切接觸便無法了解的事情。就像那些成就大事的人,他們的內里究竟是什麽樣的呢?”
——作者 金惠珍 《韓民族日報》采訪
一幅燃燒母親的自畫像,一段父權制家庭的悼詞,一部跨世代女性的互愛互助的接納史
為蒙受不公的同事爭取權益的勇敢女兒,沒有得到過任何肯定;
為國際難民兒童事業付出全部青春的獨li女性,在老去後成為社會的棄品;
無論身處哪個世代,女性依然嘗遍偏見、舊俗和“正常”“完整”帶來的苦難。但書中的她們都有面向危險的勇氣和承擔各自選擇後果的堅韌。
男性缺席之後,三代女性以各自的方式面對衰老、病痛與孤獨,撕破東亞傳統家庭的虛假溫情,實現打破血緣關系的女性互助。
家庭並不能拯救孤獨,愛與理解才能。
從性別議題到職場議題,從被拋棄的老人到被榨幹的底層勞動者,以小人物視角揭露一個被資本與偏見支配的東亞社會,以及我們所有人身處的現實。
30年前到遙遠的石油之國賺錢的男人;退休後只能在養老院擦屎擦尿謀生的婦女;風能進雨能進只有還貸不能停的房產投資;被卡著轉正日期解雇的勞務派遣講師……
當我們摘下民粹主義的有色眼鏡,會發現無論土地貧瘠或肥沃,苦難從不會在任何普通人身上有所稀釋。
“即使拋開女性的故事,此類作品也能引起讀者關注,在於其對性少數群體和孤寡老人等社會邊緣群體強有力的敘事。”
——《82年生的金智英》《關於女兒》韓文版編輯 樸慧珍
母親的掌心,亦是女兒的肌體,由內而外,都是呼吸著的女性血肉
——新銳插畫師×知名設計師,匠心設計,傾情奉上
《關於女兒》整體視覺由知名設計師汐和操刀,使用新銳插畫師目垂的作品。富有質感的筆觸,安靜而充滿力量的調色,母親的掌心,亦是女兒的肌體,由內而外,都是呼吸著的女性血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