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7521744491 |
定价 |
RMB79.00 |
售价 |
RM86.90 |
优惠价 |
RM65.18 * (-25%)
|
作者 |
(英)彼得·奧本海默
|
译者 |
黃秋怡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22-09-0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250 页. 26.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20.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探討了金融市場的週期模式、驅動因素,以及經濟發展與技術進步對投資機會的影響和推動,幫助讀者理解不同類型的週期以及週期不同階段的本質、特徵和觸發條件,理性預測市場的未來表現,做出明智的投資和風險管理決策。
作者彼得·奧本海默作為高盛集團首席全球股票策略師,根據個人在行業內近40年的研究與實踐經驗,在《金融週期》一書中詳細分析了各類投資週期的歷史表現,從多方面討論了後金融危機時代市場週期的變化與意義,闡述內容包括:·過去100年全球金融市場的週期、趨勢與危機;·股市週期的四個階段; ·週期中影響投資回報的關鍵因素;·投資者情緒、心理和行為對金融和經濟週期的影響;·不同持有策略可能帶來的投資回報;·熊市和牛市的本質與表現形式;·如何識別泡沫和週期拐點的信號……
《金融週期》提供了豐富的、有價值的投資見解,能夠為投資者開拓理解未來的角度與思路。同時,本書提供了實用的工具和框架,以幫助投資者評估投資週期中的風險和潛在回報。
|
|
|
|
|
|
|
|
|
|
|
|
購買中國簡體書籍請注意:
1. 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中國簡體書可能有出現磨痕、凹痕、折痕等問題,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缺頁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
|
|
|
|
|
|
|
|
目錄
前言
概述
第一部分 來自過去的經驗:週期是什麼?什麼驅動了週期?
第一章 在大環境下把握週期
第二章 長期回報
不同持有期的回報
風險回報和股權風險溢價
股息的力量
影響投資者回報的因素
市場時機
股票與債券的估值和回報
第三章 股市週期
股市週期的四個階段
投資週期內的微型週期
週期與債券收益率的相互作用
第四章 資產回報週期
經濟週期不同階段的資產表現
投資週期不同階段的資產表現
債券收益率變化對股票的影響
週期時點:越早越好
調整速度:越慢越好
收益率水準:越低越好
股票與債券之間的結構性變化
第五章 行業、公司與週期
不同行業與週期的關係
週期性公司與防禦性公司
價值型公司與成長型公司
價值型/成長型股票及其久期
第二部分 牛市與熊市:什麼引發了牛熊?投資者需要關注什麼?
第六章 熊市的本質與表現形式
熊市並非一模一樣
週期性熊市
事件驅動型熊市
結構性熊市
降息與結構性熊市
價格衝擊
對“新時代”的信念
高負債水準
領導股漸失領先地位
高波動性
熊市與企業利潤的關係
熊市特徵總結
定義金融危機:特殊的結構性熊市
尋找預示熊市風險的指標
熊市前的典型表現
熊市預測系統
第七章 牛市的本質與表現形式
“超級週期” :長期牛市
1945—1968:戰後的繁榮
1982—2000:通貨緊縮的開始
2009年以後;量化寬鬆與 “大穩健”
週期性牛市
牛市持續時間
無趨勢牛市
第八章 膨脹的泡沫:過度的跡象
驚人的上漲與崩潰
對“新時代”的信念……這次不一樣了
放鬆管制與金融創新
寬鬆的信貸
新的估值方法
會計醜聞
第三部分 對未來的啟示:後金融危機時代的變化與意義
第九章 金融危機後的經濟週期
金融危機的三次浪潮
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的顯著差距
流動性浪潮掀起了每一艘船
“超級回報”的驅動因素
較低的通貨膨脹率和利率
全球增長預期的下降趨勢
失業率下降,就業率上升
利潤率上升
宏觀經濟變數波動性下降
科技的影響力不斷上升
增長與價值之間的鴻溝
日本的教訓
第十章 零利率:超低債券收益率的影響
零利率與股票估值
零利率與增長預期
由零利率倒推未來增長率
零利率與人口統計
零利率與風險資產偏好
第十一章 科技與週期
科技的崛起與歷史的對照
印刷機與第一次大資料革命
鐵路革命與基礎互聯設施
電力和石油推動了20世紀的發展
技術:顛覆與適應
科技創新、經濟增長與週期
科技股與科技行業的主導地位還能持續多久?
估值會漲到多高?
市值能有多大?
科技的贏家與輸家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推薦閱讀 |
|
|
|
|
|
|
|
|
|
|
|
|
|
|
彼得·奧本海默
高盛集團合夥人、董事總經理、首席全球股票策略師,擁有近40年股票研究分析師的工作經驗,曾被彭博新聞社譽為“股票教父”。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