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導論 第一章 馬克思是如何談論生產勞動的 第一節 馬克思生產概念的理論來源 第二節 生產與人的超越本性 第三節 馬克思的全面生產理論 第四節 馬克思的異化勞動思想 第五節 小結 第二章 物的零度分析:生產邏輯的延伸 第一節 功能性物品 第二節 鮑德里亞與收藏心理學 第三節 模範與系列:消費社會的意識形態 第四節 小結 第三章 消費:主動建構社會關係的模式 第一節 消費社會對生產社會的替代 第二節 消費作為社會的意識形態 第三節 大眾文化成了消費文化 第四節 廣告內容的兩重性與消費社會的超真實世界 第五節 小結 第四章 符號:政治經濟學新的編碼方式 第一節 鮑德里亞對使用價值的批判 第二節 物的四種價值維度 第三節 象徵交換:價值與符號的超越 第四節 無回應的媒介:符號社會的技術支援 第五節 小結 第五章 生產是一種鏡象 第一節 自然必然性是人類活動的基礎 第二節 論鮑德里亞對人類歷史發展的新解釋 第三節 馬克思的生產概念是不是"意識形態" 第四節 小結 第六章 象徵交換:對現代性他者的尋求 第一節 服喪勞動:鮑德里亞對文明時代的勞動的批判 第二節 象徵交換與現代生產原則的對立 第三節 論傳統社會的交換形式 第四節 鮑德里亞對傳統交換形式的誤解 第五節 "象徵交換"於今日的殘留 第六節 試論象徵交換與馬克思主義的結合 第七節 小結 結語:鮑德里亞的思想為什麼逐漸脫離了現實 參考文獻
李志平 1981年生。2015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哲學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現任職于南京曉莊學院,講師。在《中南大學學報(社科版)》《山西師範大學學報》《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等發表論文十餘篇。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