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本太平洋全史!
重新認識台灣所在的海洋,以及南島語族出台灣後的發展歷程!
•
這裡是毛利人的傳說原鄉、麥哲倫發現的新航道,
是菲律賓船匠越洋闖蕩的新天地、法國探險家眼中的感官樂園,
也是美軍實施跳島戰術的戰略要地、斐濟酋長發想島國認同的群島之洋──
人們對太平洋的詮釋,何以截然不同?
•
採用多中心的視角,連結不同世界觀的海洋社會
結合口述史、傳記、考古與史料,深入了解太平洋如何成為人類共有的海
相較於世界上其他海洋,太平洋較晚才融入全球通訊與經濟的關係網絡,而將太平洋分為「環太平洋社會」與「群島世界」的二分法,也讓人們對太平洋的認識經常是零碎且片面。但當考古學家在美國下加利福尼亞沿岸的遺址中,找到十六世紀的東亞瓷器,以及西班牙加雷翁船載運的木料與貨物箱,就揭示了太平洋各地絕非獨立發展,而是多重世界熙來攘往、相互連結的繁忙地帶。
問題是,我們要如何追溯太平洋的歷史?
太平洋史家馬特.松田認為,要想像太平洋諸世界的歷史,並不意味去指認太平洋環抱的所有陸地、海濱與島嶼,為其劃定範圍。事實上,要理解太平洋的構成,也不能只關注它被命名的瞬間,更要從數千年來無數群體的躊躇試探,從他處來此展開貿易、屯墾或移居至此開枝散葉等活動出發,才能形成完整的認識。
一部跨地域的太平洋史必然充滿人物、事件與記憶,而唯有把故事與更多的故事、地點相連結,「太平洋」完整的意義才會浮現。因此,本書特別將敘事焦點放在時代浪尖上的個體,試圖還原當時人們面對眼前巨變的情景:
●當麥哲倫成功繞行地球一週──
1521年,馬來戰俘恩里克在隨航海家麥哲倫航行數十年之後,終於在菲律賓的宿霧島再次聽見熟悉的家鄉話……
●當李舜臣優雅用兵、擊退豐臣秀吉率領的日本水師──
1592年,朝鮮陶匠李參平在壬辰戰爭後被迫來到日本,此時的他還不知道自己燒製的瓷器將在日後成為荷蘭靜物畫中的主角,更以「有田燒」之名傳世……
●當加雷翁大帆船貿易為西班牙帶來滿滿財富──
1760年,菲律賓船匠莫里納來到墨西哥,娶了當地女子的他,獲得新西班牙的副王委任打造新船,船隻即將下水,而他成為造船名匠的前途一片光明……
●當庫克航向南極,證實傳說中的「南方大陸」並不存在之前──
1769年,來自大溪地的圖帕伊亞成為庫克船長的領航員,他將所知的島嶼繪製成地圖,而庫克的太平洋地圖在此之前幾乎空白一片……
●當美國、法國的帝國野心擴張至大溪地──
1852年,斐濟酋長薩空鮑遭美國代表要脅為官邸失火一事負責,再加上北方部族的敵意漸增,他為維持自身權位,開始思索把幾座島嶼割讓給不列顛……
●當人類學家爭相研究太平洋島民的原始生活──
1914年,美拉尼西亞人阿波羅西研究國際香蕉市場,成立斐濟公司;他在各島間說服酋長承購公司股份,吸引當地人加入募資,連歐洲人也為之心動……
●當強權國家以「終結世上所有戰爭」為名投下核武──
1946年,美軍在馬紹爾群島試爆核武;四十年後,飽受輻射之苦的島民艾克妮蘭在四十年後走出來發聲,希望人們透過她的經歷,看到蔓延至未來的苦難……
●當世人爭辯全球暖化是真實還是想像、是自然還是人為──
2000年,吉里巴斯是世界上最早踏入千禧年的國家;八年後,總統湯安諾在聯合國論壇上表示,海平面的上升讓他們必須做好家鄉永遠消失的準備……
自從十六世紀人類開啟大航海時代的篇章,人類群體在太平洋的交會雖然理由各異,但無論是探險、貿易、殖民或戰爭,不可抹滅的事實就是,太平洋徹底從一片人類無法抵達的遠洋,成為如今聯繫各種文明與不同世界觀的現場。
作者馬特.松田長期研究太平洋歷史,本書就是松田爬梳太平洋五千年發展歷程的重要成果。他從古代南島語族駕駛獨木舟出航說起,一路談到全球暖化導致諸多島嶼隱沒於洋面下的今日;並結合口述史、傳記、史料檔案、考古證據等,採取多中心的觀看視角,以全球為分析脈絡,將散布各地的歷史敘事編織交融。
本書敘事是以東南亞、馬來半島與印尼、中國、日本的歷史為框架,以澳洲、紐西蘭、玻里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美拉尼西亞的歷史為船錨,再由南、北美洲之間的人流與物流相連接,從浪花起落的環帶流向深海,終於勾勒出變幻莫測、坐擁複數意義的太平洋世界。
望向大洋.聯合推薦
.李毓中|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
.林廷輝|台灣國際法學會副秘書長
.阿 潑|轉角國際專欄作者
.洪廣冀|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張 正|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創辦人
.童元昭|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
.黃春木|台北市立建國高中歷史科教師
.楊 昊|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特聘教授
.蔡依橙∣「陪你看國際新聞」創辦人
.鄭維中|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盧正恒|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各界好評
.「太平洋歷史的研究,相比於大西洋歷史的研究,不管是質與量,都有很大的差距。其可能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了過往世界政治經濟發展的主軸,或是強權興衰的主要競爭海域是在大西洋外,還有參與者主要是歐洲大陸上如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及德國等更迭的強權。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及美國的『太平洋戰爭』,為二十世紀以後的世界霸主爭奪戰揭開新序幕。近來更隨著中國大陸整體國力的崛起,儼然有與美國一較高下,將太平洋勢力範圍一分為二的戰略趨勢。由此所致,太平洋周邊區域政治、經濟及其歷史的研究,便成為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的新顯學。台灣身處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外緣,居花綵列島中央的樞紐位置,更是中、美戰略攻防上所謂『第一島鏈』的關鍵點,因此近年來人們在對『地緣政治』關注的同時,也希望能對太平洋的歷史有更多的瞭解,可惜的是坊間以學術研究為基礎所撰寫的通俗讀本卻不多。馬特.松田這本具宏觀視野、異國情趣,且充滿人文關懷的著作,不只讓讀者見證了航海家們在太平洋上冒險奮鬥的過往,也告訴你太平洋周邊人們經歷殖民壓迫,甚至是遭受美國核彈爆炸試驗汙染家園的人們淒慘故事。這是一本兼具歷史意識、人文知識與文學素養的讀本,極適合關懷太平洋的人們閱讀。」──李毓中,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
.「太平洋是地球的三分之一,是眾多生物綿延繁衍之地,是原住民族被入侵的家園,是人類學家與動植物學家的天堂,是國際勢力角逐的戰場。除了歌詠其『婆娑無邊』、眺望海平面浮起的日出之外,太平洋對於西陲一嶼的台灣來說,還(能)是什麼?我一時只能勉強想到,太平洋是強大台灣船隊的漁場。讀完這本書,相信我們都能對太平洋有更多立體的想像。」──張正,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主持人
.「『太平洋』之名源自拉丁文Mare Pacificum,意為『平靜的海洋』,由十六世紀初受雇於西班牙的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在一五二〇年所命名。但直到十八世紀末,英國航海家庫克三度領導太平洋探險,完成關鍵的測繪,才正式啟動歐洲科學界在太平洋的研究,以及帝國的擴張。尤其英國於一七八三年輸掉北美殖民地戰爭後,終於專注地放眼東方,由大西洋轉向印度洋,再跨入太平洋的凝視和覬覦,揭開了十九世紀的帝國主義新頁。相較於上述西方或當代『太平洋史觀』,本書試圖跳脫窠臼,將焦點放在近代以來因太平洋而緊密連結的西方和東方,以及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重交織中的關鍵人物,還原在太平洋這巨大舞台上驚滔駭浪的歷史變遷。將太平洋置於全球史的中心展開探索與壯遊,本書為我們補充了全球史中早該矚目的一塊拼圖。」──黃春木,台北市立建國高中歷史科校師
.「人類移動能力的擴展,在數百年內將遍布廣闊太平洋的諸世界,日益綿密地連繫起來,而形成了越來越強烈的共同脈動。本書以文學筆調、敘事手法,聽取太平洋人們在波瀾萬狀歷史運動中發出的證言。歐洲內部的爭奪,透過大洋中介,推進了諸世界相互聯動、干涉,使太平洋的所有人,跨越遙遠距離被牽扯了起來。香料、白銀、黃金、甘蔗、橡膠、海參等物產先後驅動了人類欲望,在諸世界構成此起彼落的經濟流通鏈中,太平洋人群經歷流離、混血、賦權的主體掙扎,最終自立。本書呼籲太平洋居民,省察共同命運,以主宰未來。長居於太平洋之島,台灣讀者讀此書,當心有戚戚,如遇故知。」──鄭維中,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台灣的西邊有著全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但那不是我們唯一的歸屬。在東面,還有圍繞著我們、全世界所有領土相加都不及的太平洋。台灣很大,我們可以有自己的陸地史觀和想法,與此同時台灣也是太平洋上萬個島嶼中的一員,但海洋卻好像離我們很遠。物品、概念等各種交流在看似「太平」的海域上互相接觸,拼湊出了屬於海洋世界的歷史和文明。這麼說並不是要人類從此漂流定居於海洋上,也不是要變成人魚倘佯在水世界,陸地仍是最重要的居所,但既然身為海隅一角的島嶼和居於其上的我們,或許更該用海的視野來認識『我們的海』以及在此間發生的歷史。」──盧正恒,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國際讚譽
.「終於──我們終於有了一本全面闡述廣大太平洋的書籍。松田出色地描述了在島嶼、大陸、洋流之間展開貿易與戰爭的群體,也細膩地說明了在這個廣袤地區發生的文化交流與社會鬥爭。我敢說,這本書將把太平洋推向全球史討論的核心位置。」──派翠克.曼寧(Patrick Manning),著名全球史學家、匹茲堡大學歷史系榮譽退休教授
.「這是一本大膽、發人深省的讀本。作者將許多個體的生命經驗編織其中,展示了跨文化聯繫與權力爭奪之間複雜的相互影響。松田的這本書讓人想起蘇嘉塔.鮑斯(Sugata Bose)以印度洋為關注所撰寫的《一百個地平線》(A Hundred Horzions),他成功地推翻了地方、區域、和世界歷史的書寫限制,以無數事件的發生與交會的故事挑戰傳統認知,並突顯更宏觀的歷史問題。」──大衛.查普爾(David Chappell),夏威夷大學歷史系榮譽退休教授
.「馬特.松田這本《我們的海》的寫作格局開闊而恢弘,令人眼睛一亮。它打破了長期以來將太平洋島嶼、東亞與東南亞、美國太平洋沿岸等三地歷史分開探討的舊有做法──簡言之,本書精湛地提煉出了太平洋上不斷變動的經濟、社會與想像。它帶領讀者一路見證古時的遷徙活動乃至當前的政治衝突,全面介紹了人類在這片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所經歷的歷史。」──尼可拉斯.湯瑪斯(Nicholas Thomas),劍橋考古與人類學博物館館長
.「本書將迷人的故事與事件相互交織,進而令人看見太平洋的多樣性與時代下的人類生活。松田的敘事揭示了『研究』和『理解』二者的廣度與深度;他讓本書既具備引起爭辯與討論的潛力,也讓本書面向大眾──不僅流暢好讀,讀來更是趣味橫生。」──哈麗葉.蓋斯特(Harriet Guest),約克大學英語系退休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