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第4版序
2008年中文版序
前 言
I 市場準則的形成
1.1 福建僑商
1.2 中國朝貢制度
1.3 濫發通貨,實質增長
1.4 當亞洲就是世界經濟
1.5 不識好消息
1.6 瓦礫里的珍珠:重新發現泉州的黃金時代(約1000—1400)
1.7 阿茲特克貿易商
1.8 原始積累:巴西紅木
1.9 一名熱帶地區的英國貿易商
1.10 女人如何做買賣
1.11 交易與折磨:世界貿易與現代早期法律文化
1.12 遊走各地的業務員和收稅員
1.13 印度洋商品回路:如何把棉花變成象牙
1.14 拒絕本土化:貿易商侍臣時代的結束與公賬開銷
1.15 本小利大的帝國:加爾各答的英國冒險家和印度金融資本家(1750—1850)
Ⅱ 運輸與手段
2.1 木材、風、造船、貨運:中國為何未雄霸海上
2.2 聰明還不如交好運
2.3 首都和其胃納量:18世紀之旅
2.4 塵土空間的先鋒:倉庫、跨大西洋貿易、開辟北美邊疆地區
2.5 人群模式:勇於移民的華人!
2.6 說服萊佛士
2.7 貿易、失序、進步:創造上海(1840—1930)
2.8 從一體走向分殊
2.9 穩賺的生意和部分實現的希望:英屬印度的鐵路建設
2.10 短時間橫跨數百年的發展落差
Ⅲ 致癮性食品的經濟文化
3.1 巧克力:從貨幣變成商品
3.2 醞釀風暴
3.3 摩卡其實與巧克力無關
3.4 商業萃取:咖啡的前世今生
3.5 美國與咖啡豆
3.6 甜味革命
3.7 為權力埋單:“罪惡稅”與現代國家的興起
3.8 鴉片如何使世界運轉
3.9 煙草:一種魔草的興衰
3.10 讓吸煙變摩登:從煙鬥到卷煙,在埃及和其他地方
3.11 咀嚼可以,吸食就不好:化學如何使好東西變成壞東西
Ⅳ 移植:世界貿易里的商品
4.1 非自然的資源
4.2 橡膠大國的興衰
4.3 得黃金非幸也:在加州荒陬之地的薩特
4.4 加州黃金與世界
4.5 黃金城還是荒涼海岸?世界史浪潮如何漫過一個偏遠地方
4.6 美麗的蟲子
4.7 如何點石成金:鳥糞的短暫風光
4.8 夏威夷如何成為美國第五十州?
4.9 牛如何吃掉牛仔
4.10 世界貿易的混沌效應
4.11 科學農業在中國
4.12 一顆馬鈴薯,兩顆馬鈴薯
4.13 可可與強制:自由勞動在西非農業中的進與退
4.14 試圖掌控:天然橡膠的百年興衰
Ⅴ 暴力經濟學
5.1 沒人性的買賣,道理何在
5.2 富裕一如波托西
5.3 英格蘭的海盜業始祖
5.4 冒險、貿易、海上劫掠:安東尼·雪利與佩德羅·特謝拉——兩位現代早期旅行家
5.5 魯濱孫的高檔生活
5.6 沒有島嶼在風暴中:或中英茶葉貿易如何淹沒太平洋島民的世界
5.7 法人企業的粗暴誕生
5.8 西印度群島海盜——當年的企業狙擊手
5.9 沒有最糟,只有更糟:奴隸制終結後的解放、契約仆役與殖民地種植園
5.10 血腥象牙塔
5.11 非洲如何抵制帝國主義:埃塞俄比亞與世界經濟
5.12 只此一次:羅森費爾德家族傳奇
Ⅵ 打造現代市場
6.1 墨西哥與巴西的金銀
6.2 稱量世界:公制革命
6.3 從宮廷銀行家到現代世界市場的設計師:羅斯柴爾德家族
6.4 谷物全球化——與全球造就“谷物”
6.5 時間如何變成那個樣子
6.6 美國如何加入大聯盟
6.7 俱樂部、賭場與崩盤:1820年以來的國家債務與風險管理
6.8 更新鮮沒有更好
6.9 包裝
6.10 商標:名字算什麽?
6.11 開始覺得不幹凈:全球營銷故事一則
6.12 玩味全球史:箭牌、亞當斯與猶加敦半島
6.13 有了紅、白、藍,銷售更上層樓:可口可樂如何征服歐洲
6.14 搶先者得以生存
6.15 勢所未必然
6.16 地點、地點、地點:在安道爾與巴拿馬,歷史如何贏過地理
Ⅶ 世界貿易、工業化與去工業化
7.1 蔗糖業:最早的工廠
7.2 我們為何這麽拼命工作:勤勞革命與現代早期的世界
7.3 值錢纖維:棉花如何成為工業時代的織物
7.4 到全世界尋找棉花
7.5 殺掉金母雞
7.6 甜美成就
7.7 沒有哪座工廠是孤島
7.8 喂蠶吐成長
7.9 化巖石——和局限為財富:劣勢如何助新英格蘭早早工業化
7.10 側翼突破與轉型停擺:從煤炭到石油的曲折之路(1859—2012)
7.11 美國石油
7.12 石油致富,沙漠建國
7.13 不怎麽稀有,但相當奇怪:稀土金屬如何成為中國“專賣”
7.14 注重商店,忽視工廠:二戰以來的美國“公平貿易”法與離岸制造業的興起
結語:21世紀的世界經濟
參考書目
致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