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孩子聽爸媽的話;試著學會聽孩子說話。 20句不中聽的話,句句都是通向孩子內心世界的不敗捷徑。
《父母效能訓練》作者湯瑪斯.高登: 「父母若能接受孩子,孩子就會樂於把感受、心事告訴父母。」
孩子說:
「看見書就討厭!」、「這些很簡單,不想再學了。」、「我想要多一點零用錢。」、「我現在就要做我想做的事。」、「大人只會說不可以」、「不要一直管我。」……。
每一句聽來讓人火冒三丈的埋怨跟任性,背後都隱藏著孩子最需要幫忙的困境與煩惱。
多點耐心,細細地聽: 孩子們其實都沒有想像中這麼「難搞」,他們只是需要大人們了解他們想要的是什麼。學會讓「聽」成為一種愛的方式,爸媽就是他們可以敞開心房討論各種問題的對象!
多個觀點,換個方式想: 困難當前來,轉個彎,才能看到背後真正的解決關鍵。作者融合多年教學經驗案例、多位大教育家的理論基礎,以及自己的想法,提供更多元的想法,與你分享!
本書針對最讓父母感到苦惱的四大教養問題:「為什麼孩子就不能用功一點?」、「現代孩子的生活習慣比較差?」、「與人相處有很難嗎?」、「為何孩子不懂得規劃自己的未來?」從日常最切身的問題出發,從孩子的口說窺見他的心思,並提出詳盡的解析及方法,給予你開啟正向親子關係的鑰匙。
本書特色
圖解「十二個親子溝通的典型冏時刻」,讓你的教養之路不再多說多錯!
本書重點
◎為什麼孩子就不能用功一點?
父母和孩子間的拉鋸戰經常發生在「用功唸書」這個點上:「你考這什麼成績?你嘛幫幫忙,用功一點……」「作業咧?有時間玩沒時間唸書?」……看著孩子滿布紅筆圈圈的作業本、考試卷以及成績單上烙著「不及格」的紅色小字,一轉頭卻看到孩子放學回家後,打開電腦打電動、用MSN聊天,爸媽因而心急如焚、搖頭嘆息。
其實,如果你回想一下自己小時候讀書的狀況、面對「用功唸書」的態度,說不定就能發現,孩子為什麼不喜歡讀書了。
◎現代孩子的生活習慣比較差?
孩子一下課就開電腦玩遊戲、看電視看得入迷、每個月送一張高額手機帳單「孝敬」父母……電視、電腦、電玩大概是爸媽最頭痛的教養敵手了。
現在的孩子所生活的環境和我們已經有很大的差距,科技進步愈來愈快,孩子所接收到的資訊也愈來愈多,在這樣的環境下,光是設立一些教他們不要看電視、不要打電動……等等的「禁令」,對他們來說,就算無害也完全沒有一利。我們必須認清一個事實:孩子就是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他們必須知道的是要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下獲得完善的學習與成長。
◎與人相處有很難嗎?
傳統農村社會的家庭結構,讓孩子從小就學會群體的相處模式,而隨著少子化與小家庭結構普及化,孩子從小是爸媽心中的寶貝,但也因而缺乏和群體相處的經驗,直到上小學,在學校和其他小朋友互動,才真正開始學習如何和群體相處。
即使如此,「人際互動」並沒有被學校排入課程當中,充其量可能被排入生活與倫理或公民課本中,但教科書所講的和實際所需的智慧相距甚遠。人是群居動物,生活中必然會遇到需和他人互動的狀況,所以我們除了注意孩子的考試成績和學習狀況,更需要注意孩子平時和同學、朋友之間的交往情形。
◎為何孩子不懂得規劃自己的未來?
在父母親的眼中,孩子永遠是孩子,卻經常忘記「孩子長大了」的事實,幫他們打理三餐,讓他們吃飽穿暖,也注意他們的學習成長,接著還要擔心他們是不是能夠在職場上順利就業,是不是能夠有更好的生活,更時時介入孩子的決定。其實,「懂得放手」是一種智慧,無法真正當自己主人的孩子,更不可能懂得規劃自己的未來。
作者簡介
蘇曉慧
北一女中、政大中文畢,目前為自由撰稿人。從小對吸收知識就很有興趣,累積許多讀書考試小撇步,擔任補教及家教老師期間,在教學領域十年的耕耘,經歷各種不同孩子的「磨難」,和孩子培養亦師亦友的情誼,了解孩子們對學習、人生等等各種不同的疑惑,不只是教導他們知識,也和他們討論如何面對人生的態度。長期以來經過和學生的互動,為孩子提供誠懇而實用的學習規劃建議,擁有豐富的授課經驗,從自身的反思以及與學生的互動當中,了解孩子們成長及學習過程的需求,以及經常出現的行為表徵背後其實都隱含孩子真正的心聲,整理集結成本書,期待家長和老師們在教養過程中得到另一種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