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本書提出一個文學與藝術研究的新概念和新理論——“表演性”。目前人文研究的一個主導範式是“歷史與文化語境式批評”,這一範式在近40年當中滲透到了人文研究的方方面面,在推動了全球人文進步的同時,也漸漸由於方法論的單一和僵化,成為阻礙學術發展的一個因素。 近一些年來,國際學界出現了積極的批評聲音,提出要強調文學與藝術的能動性和行動力。正是在借鑒了相關的研究成果上,本書提出了“表演性理論”,為當下反思與建構文學與藝術新範式提供一個新的概念和視角。
前 言 第一部分 表演性與批評範式的轉變 第一章 何謂表演性? 第二章 巴特勒與性別表演性理論 第三章 西方文論的表演性轉向 第四章 文學的言語行為與事件 第五章 表演與表演性———跨文化戲劇的視角 第二部分 文學的表演性 第六章 表演鄉土中國性———莫言與世界文學 第七章 《檀香刑》的鄉土敘事、事件性與歷史創傷 第八章 動物敘事與政治的 “去事件化”:莫言《生死疲勞》的生態 文化批評 第九章 易蔔生、“娜拉事件”與中國文化的現代轉型 第十章 作為政治評論的話劇:曹禺劇作中的女性與 “五四”遺產 第十一章 作為事件的世界文學———易蔔生和中國現代小說 第十二章 狼神話、環境感傷主義與文化干預:《狼圖騰》的生態 政治批評 第十三章 全球在地化、事件與當代北歐生態文學批評 第三部分 表演藝術與藝術的表演性 第十四章 劇場作為一場 “相遇”———冷戰時期格洛托夫斯基的世界主義 第十五章 當代中國電影中的跨性別表演與性別政治 第十六章 易裝表演與新世紀電視文化 第四部分 跨媒介表演性 第十七章 《紅高粱》的電影改編與跨媒介表演性 第十八章 先鋒昆曲的主體性、當代性與跨媒介混合 第十九章 跨媒介視野下的中西 “戲劇—小說”研究 徵引文獻 後 記
何成洲,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與藝術學院教授、博導,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教育 部藝術學理論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入選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工程、中組部“萬人計畫”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現任江蘇省比較文學會會長。主要研究領域為:英美文學與文化、歐美戲劇、比較文學、批評理論。在國內外出版中英文學術著作10餘部,在國內和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了中英文學術論文近百篇。目前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專案“當代歐美戲劇理論前沿問題研究”。曾被授予挪威“易蔔生獎章”,擔任國際易卜生委員會主席。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