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金融發展永無止境,但是金融創新真的都是好事嗎?為什麼金融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但還能利潤如此豐厚? 為了解答上述問題,這本書從沃爾克悖論破題,重溫了凡勃倫的“破壞”概念,並通過分析一些令人震驚的金融醜聞案例(例如蘇格蘭皇家銀行欺騙客戶,高盛的算盤事件,貝爾斯登公司因對手不道德競爭而破產等),提出如下觀點:金融創新本質上是貪婪驅使的零和遊戲,在金融大鱷賺得盆滿缽滿的時候,受損的是客戶、對手和政府;而當這種貪婪本質上破壞基本的規則時,就距離下一場危機不遠了。 本書的觀點對金融創新的定論有些悲觀,但提出的強化市場競爭、擴大監管廣度,避免金融每每成為擊鼓傳花的遊戲,避免金融風險社會化等觀點頗具價值,對我國健全和完善金融監管和金融發展有啟發。
引言 每家公司都想成為高盛 第一部分 經濟學視角的“破壞” 第1章 金融體系中的“破壞”行為 第2章 誰也逃不了:“破壞”行為和債務迴圈 第3章 金融創新中的破壞 第二部分 “沒有衝突就沒有收益”:破壞客戶 第4章 蘇格蘭皇家銀行的“死魂靈” 第5章“員工是我們的資產”:高盛的算盤事件 第6章“一個簡單的前提”:富國銀行 第三部分 消滅敵人:破壞競爭對手 第7章 誰導致了貝爾斯登的破產 第8章 惡有惡報:蘇格蘭皇家銀行的興衰 第9章 留心好建議:德意志銀行在冰島的好幫手 第四部分 大的、壞的和加密的:破壞監管規則 第10章 大的:“大而不能倒”且逍遙法外的銀行業 第11章 壞的:金融衍生品、偷稅和避稅 第12章 加密的:資金的挖掘 第五部分 結語 第13章 舊聞 第14章 所以呢
阿納斯塔西婭·內斯維索娃(Anastasia Nesvetailova),倫敦城市大學教授,城市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撰寫了許多關於金融危機與穩定性的文章。 羅內·帕蘭(Ronen Palan),倫敦城市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撰寫了大量關於國家政治經濟和全球化的文章,主要研究離岸金融。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