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本書選取海德格爾、薩特、福柯等耳熟能詳的西方哲學家對藝術的解析與批評,嘗試探討20世紀以來西方哲學家的藝術觀。不論從社會影響力方面還是學術引用率方面,他們對藝術的探討都是藝術史家和藝術評論家的寫作所無法比擬的。在漢語藝術寫作方面,他們的觀點幾乎成了關於某種藝術現象或某位藝術大師的專業定論,被津津樂道且不厭其煩地引述。 本書的論述從三個層面展開:其一,哲學家的畫論並不僅僅只是他們的哲學觀在繪畫問題上的“複製粘貼”,它們還賦予了繪畫某些特殊性啟迪;其二,從藝術史角度反觀哲學家的評論工具的得與失;其三,作者在書寫過程中試圖提出這樣的設問——我們從中獲得了什麼性質的“視思”或“哲思”?
第一章 現象學理論給予視覺藝術的是什麼? 一 “意向性”與繪畫性 二 海德格爾的藝術真理 三 伽達默爾:繪畫作品由“此在”而成為“事件” 四 兩點評述 第二章 薩特的繪畫之“意向性” 一 繪畫是追求“我的存在”的方式 二 丁托列托 三 賈科梅蒂 四 畢卡索和拉普加德:從內容看畫的困境 五 兩點我見 第三章 杜夫海納的繪畫之看的時空運動論 一 我們在現代藝術中看到了什麼? 二 “懸置”的形式自律為“我”打開真理源泉 三 在空間與時間中展開的運動性 四 幾點評述 第四章 梅洛-龐蒂的繪畫哲學 一 梅洛-龐蒂關於繪畫哲學的三篇論文 二 畫家憑什麼能把我們帶到“世界之外”? 三 繪畫真理的四個特徵 四 關於梅洛-龐蒂繪畫哲學的四點討論 五 現代藝術史中的塞尚何以“空前絕後”? 第五章 利奧塔的“圖形”:一個“間世界”的顛覆性意義 一 抵抗邏格斯的圖形:壓抑—否定的認識論 二 繪畫提供一種“見”的“深度秘密”的“間世界” 三 圖形為什麼有如此的創造力? 四 關於利奧塔繪畫觀的討論 第六章 德勒茲論繪畫所建構的自由原點 一 德勒茲關於繪畫基本觀點的評述 二 培根繪畫的“第三條道路”:思想的“遛彎” 第七章 福柯論繪畫 一 論作為一種生活的藝術及繪畫 二 關於福柯論委拉斯凱茲《宮娥》的四個評述 三 福柯如何“杜撰”馬格裡特的意義 四 福柯關於馬奈繪畫的講座 第八章 法蘭克福學派的思想家們談繪畫 一 霍克海默、阿多諾論現代藝術 二 本雅明論繪畫 第九章 阿蘭•巴迪歐的藝術直接生產“真理”論 一 人人都是哲學家 二 藝術理想國 三 藝術怎樣直接生產“真理”? 四 主要問題評述 第十章 阿甘本的“人”與“含混性”的視覺藝術的救贖之路 一 從瀆神到污濁化獲得的“意象”靈蘊 二 藝術是如何實現救贖的? 三 “直播繪畫”的無言之“看” 四 幾點評述 第十一章 朗西埃的“特殊人”與圖像自律性的民主解說 一 拯救人類命運的感性批判的烏托邦 二 感性批判何以進行詩學書寫 三 由美感的十四個場景揭示的“特殊人”民主的走向 四 圖像如何進行“特殊人”的“沉默的言說” 五 分析與評論 第十二章 藝術飛地和意識形態的還原——關於伊格爾頓的《美學意識形態》 一 藝術飛地保證了藝術激進立場 二 美學意識形態的嵌入力量 三 美學意識形態的社會還原及“左翼”趨向 四 幾點總結 第十三章 齊澤克的意識形態的幻覺論與繪畫論 一 如何與意識形態雜耍 二 齊澤克眼中的視覺藝術是什麼? 附錄:西方哲學家論繪畫 一 關於塞尚繪畫的幾何—理式—注意力還原的解讀歷程 二 保羅•克利:“字—畫”與“書寫” 後 記
馬欽忠 中國美術學院公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第二屆、第三屆中國設計大展及公共藝術專題展學術委員。策劃的專案有中國裝置藝術國際論壇(1998年)、中國流行圖像展(1999年)、首屆上海國際雕塑與環境藝術展(2003年);主持和參與的項目有世界特奧會運動園區設計和園區公共藝術策劃與創作(2007年)、福州三坊七巷歷史街區保護與開發的策劃與設計(2009—2010年)、2010年上海世博園沿江景觀和雕塑策劃與創作等。出版論著10餘部,發表論文100餘篇。主要專著有《書法與文化形態》《語言的詩性智慧》《公共藝術基本理論》《中國當代美術的六個問題》《中國書法的當代詮釋》《馬欽忠自選集》《公共藝術理論教程》《公共藝術哲學》等。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