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前言 09
女真族溯源 11
初建 大辮子男人的稱雄之路 15
第一種是順治元年(西元1644年);第二種是崇德元年(西元1636年)即皇太極改國號為「清」那一年;第三種是明萬曆四十四年(西元1616年)即努爾哈赤建立後金那一年。第一種說法最普遍,但要講清清朝的來龍去脈,第三種說法最翔實。不管怎樣,從努爾哈赤的遺甲起兵,經過皇太極的開疆拓土,到順治時的問鼎中原,大清帝國的基業算是奠定了,從此一統天下的便成了紮辮子的滿洲男人。
統一女真的征程 16
生死較量中的戰敗者 21
矢志不移的變革 25
離間君臣,借刀殺人 28
大金脫胎成大清 31
李吳相爭,大清得利 34
抹煞生前身後名 37
篤信洋教士 41
盛世 輝煌背後的博弈 45
聖祖康熙帝、世宗雍正帝、高宗乾隆帝,此三帝在位一百多年,乾綱獨斷。他們志存高遠,勵精圖治,漢文化水平又高,是清廷入關後最有統治才能、功績最突出的皇帝。從康熙八年(西元1669年)到乾隆三十九年(西元1774年)是清朝最輝煌的時期,被譽為「康雍乾盛世」。然而即使是聖人也難免有錯誤,再英明神武的帝王,背後也少不了血腥和殺戮,無論是政治策略,還是手段陰謀,皆是政治鬥爭的結果,個中精彩頗值得一看。
隱忍之中除強權 46
八年鏖戰保江山 50
將臺灣收歸版圖 56
第一個邊界條約簽訂始末 60
平定近二十載西藏戰亂 64
六次南巡為治河 67
英明帝王也有立儲煩惱 68
手足情哪敵握權柄 77
一個驕縱至死的將軍 80
一個慘遭圈禁的寵臣 84
「正大光明」匾背後的秘密 87
讓位不讓權的皇帝 90
頹勢 衰落已悄悄地潛伏 95
盛世過後即是平凡到了極點的平庸,乾隆晚年,清朝已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太平盛世出現了陰影。到嘉慶、道光期間,吏治日益腐敗,教派、會黨眾多,社會矛盾日益尖銳,農民起義頻繁,頹勢已然形成。
處死巨貪,皇帝得利 96
一場震天撼地的大搏鬥 100
無關政治的行刺 104
天理教徒血染紫禁城 108
難以禁絕的煙毒侵蝕 113
鞏固國家統一的輝煌成果 116
虎門銷煙震驚世界 121
打開天朝大門的鴉片戰爭 126
英軍退出定海的真相 130
第一個屈辱和約的簽訂 135
喪權辱國的中英《南京條約》 140
掙扎 難擋世事紛亂 143
咸豐一朝可謂風雨飄搖。道光帝撒手人寰,留給其子咸豐帝的是外敵入侵,財政困窘的破爛局面。雖然咸豐即位之初也有一定的振興舉措,但太平天國的熾烈火焰、英法聯軍的二次入侵,徹底摧毀了咸豐的振興精神。
體恤百姓,停廢秋獮 144
兩個兒子之間的權衡 148
幼稚的抗「夷」舉措 152
太平天國的生死路 158
一介書生練新軍 161
清廷不得不倚重的漢將 166
「中興名將」何以「舉國欲殺」 171
英法鐵蹄踏入北京城 175
一個掌權女人的身世 180
一場關於權力的爭奪戰 184
歷史步入「慈禧時代」 188
撤簾歸政後母子反目 193
出宮尋歡,染上梅毒 196
再一次抓住重掌大權的機會 202
天子含恨而亡,太后再度垂簾 205
回天 改良之舉難敵守舊的陰毒 209
同治帝被梅毒奪命後,四歲的光緒成了慈禧的第二個傀儡。對於光緒,慈禧多方面加以精心的塑造,希望把他培養成一個唯命是從、得心應手的政治工具。然而長大之後的光緒變得脆弱而又叛逆,在政治方向上,他與慈禧出現了分歧。
精心塑造傀儡皇帝 210
深厚的師生情誼 214
日軍侵略,再簽屈辱條約 218
不顧國恥,殘害「帝黨」 223
要權─一次冒險的行動 228
沒落帝國的最後希望 231
一個君王的悲慘境遇 237
一個非理性的反抗組織─義和拳 242
各國公使調兵進京保護使館和教堂 247
大刀長矛竟然打敗了洋槍洋炮 252
愚忠被掌權者的私欲利用 255
聯軍入京,帝后逃難 262
用賣國來「報答」洋人 266
敗亡 帝國離我們而去 271
光緒和慈禧的相繼死亡使清廷徹底失去了對外鬥爭的支柱,大清帝國的大廈即將傾倒。慈禧在臨死之前,仍不忘給自己找一個傀儡,這個人就是大清的末代皇帝─宣統帝溥儀。
三歲孩童緣何繼承大統 272
膽小載灃難為政 276
一個野心家的韜晦功夫 280
結束帝王統治的鼎革之變 286
短暫的皇帝夢 289
舊臣復辟,退位皇帝再次登基 296
末代皇帝被軟禁醇王府 301
王公舊臣的營救行動 306
遜帝終落日本使館 311
天真的溥儀甘心作日本人的禁臠 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