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自二戰以來的75年裡,全球經濟取得了巨大發展,人類生活水準取得巨大提升。但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各地局勢動盪加劇,尤其是西方社會分裂傾向日漸明顯,之前經濟發展模式的弊端和不可持續性日漸凸顯,這突出表現為:多個經濟體陷入低增長和高負債的困境,生產力和工資增長放緩;不平等加劇,收入不平等與財富不平等之間形成了惡性循環,使得社會流動性越來越低,底層民眾的健康直接受到威脅;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已經造成了嚴重的污染、環境惡化和資源枯竭。 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及其合作者彼得·萬哈姆,首先通過梳理二戰以來世界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進程,指出了這些問題產生的根源在於當前的全球經濟制度存在系統性缺陷:政府唯GDP論,對全球化的弊端管理不善;技術掌握在少數人或少數大企業手中,抑制了創新和生產力的提升,加劇了不平等;“股東利益至上”式思維模式,導致環境問題不斷惡化。 立足當前全球經濟的困境,作者提出了一種新的、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利益相關者模式。在該模式下,地球與人類的福祉被置於中心地位,其他4個關鍵的利益相關者群體——政府、公民社會、企業和國際社會,要在優化地球和人類福祉的同時,致力於實現各自的主要目標:企業的主要目標是追求利潤,追求長期價值創造;公民社會的主要目標是每個組織的宗旨或使命;政府主要追求的是公平的繁榮;國際社會則致力於實現和平。此外,作者還通過探訪中國、丹麥、衣索比亞、德國、印尼和新加坡等地的優秀發展實踐,針對政府、企業、公民社會和國際社會層面如何踐行利益相關者模式提供了實用性指導。
克勞斯·施瓦布(Klaus Schwab) 1938年出生于德國拉文斯堡,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1971年出版《機械工程行業的現代企業管理》一書,提出“利益相關者”理念,並于同年成立了世界經濟論壇。施瓦布教授擁有弗裡堡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工程學博士學位和哈佛大學甘迺迪政治學院公共管理碩士學位。除擔任論壇領導職務外,他於1972年出任日內瓦大學教授。施瓦布先生曾榮獲17項榮譽博士。他所著的《第四次工業革命》(2016年)被譯為30種語言,引起了廣泛關注。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