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用藝術寫臺灣眷村史,侯淑姿八年傾力之作! 眷村未竟的故事,不再湮沒於人去樓空。 長日將盡,侯淑姿按下快門,呈顯眷村人生命歷程。 侯淑姿以攝影之眼,引領我們在此相遇, 眷村不是他鄉,是你是我心靈交會的原鄉。 本書記錄了侯淑姿自2009年踏入高雄左營眷村,持續長達八年的研究調查、搶救行動與拍攝創作交織的歷程。高雄眷村三部曲的創作始於首部曲《我們在此相遇》(2010-2013年),關注高雄左營的勵志新村、復興新村、崇實新村與自助新村在眷村改建前與拆遷後的人與景;繼而是以高雄鳳山黃埔新村為題的二部曲《長日將盡》(2015年),最終是以左營明德新村與建業新村的現況為題的三部曲《鄉關何處》(2010-2017年),關注戰後軍眷移民在臺灣高雄面對眷改巨變的女性離散影像敘事曲,是做為藝術家的侯淑姿以影像書寫眷村故事的史詩之作。 推薦人 王雅倫(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副教授) 林宏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特聘教授) 陳芳明(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陳泰松(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新媒所助理教授) 笠原美智子(ARTIZON美術館副館長) 黃孫權(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跨媒體藝術學院網路社會研究所所長、策展人) 張元茜(亞洲文化協會台灣基金會執行長、策展人) 侯淑姿的眷村系列,由2009年的探訪開始,留下了之前人群大量遷移所未記錄的人民記憶,非常的珍貴。她也開始質疑臺灣社會對理想生活的想像,在進步主義的名義之下,是不是過於簡單甚至違背人性的深沉需求。——林志明 相遇並不止步於最初的偶然,而是付諸關懷的起點,承擔文化能動者的藝術實踐,是侯淑姿藝術創作為人稱道的地方。簡約的展示反而是給人凝視、靜默沉思的契機,是她的美學抉擇,是經典的、現代式的面對面,觀者個人性的靜觀收受。——陳泰松 侯淑姿與這些人培養出了深厚的情感,以鏡頭為他們留下傳世的紀錄。這些影像沉靜地訴說著的,並非國家的、身分認同的或是政治團體的歷史發展,而是屬於這群人的故事,一部最重要的歷史。——笠原美智子Michiko Kasahara 她在作品中矜持的文字感受更對照出她在保存行動時激昂的論述;做為藝術家,她聆聽並回應歷史細微之聲,做為知識分子,她則勇敢的批判政策的不義。這當是侯淑姿作品最具特色的風格,藝術家以攝影策了自身行動的展。——黃孫權
自序 第一部 我們在此相遇/長日將盡/鄉關何處:高雄眷村三部曲創作論述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創作緣起與目的 第二節 創作範圍與內容 第三節 創作方法與實施步驟 第二章 首部曲:我們在此相遇 第一節 勵志新村系列 第二節 復興新村系列 第三節 崇實新村系列 第四節 自助新村系列 第三章 二部曲:長日將盡 第一節 黃埔新村概述 第二節 黃埔新村系列 第四章 三部曲:鄉關何處 第一節 明德新村系列 第二節 建業新村系列 第五章 高雄市眷村女性影像書寫的探討 第一節 臺灣女性生命敘事的建立與探索 第二節 高雄市眷村女性生命敘事 第三節 眷村文學 第四節 高雄眷村三部曲的影像美學探討 第五節 結論 第二部 高雄眷村三部曲相關評論 鄉關何處—侯淑姿與她的高雄眷村三部曲/黃孫權 歷史/記憶與俗民風景:由歷史縱深看侯淑姿眷村相關作品中的人民記憶與俗民風景/林志明 關於愛,我略知一二:論亞洲當代攝影/笠原美智子 聆聽我們在此遭遇的異托邦:談侯淑姿的《我們在此相遇》/陳泰松 第三部 附錄 附錄1—《眷改條例》下的左營眷村文化保存工作的困境與展望 附錄2—何處為家?《創作論壇:鄉關何處—高雄眷村三部曲:侯淑姿個展》座談紀要 附錄3—高雄左營眷村、鳳山黃埔新村大事記 第四部 藝術家簡歷
作者簡介 侯淑姿(Hou Lulu Shur-tzy) 國際知名中生代影像藝術家,1962年出生於臺灣嘉義,定居高雄,臺大哲學系學士、美國羅徹斯特理工學院影像藝術碩士,現任國立高雄大學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副教授。 曾於1999-2000年擔任臺北市文化局研究員,負責籌備文化局、規劃台北國際藝術村、籌備台北當代藝術館。她的作品探討自我、性別認同、身分認同、第三世界女性勞工、外籍配偶等議題,深具社會批判性。2005-2009年以亞洲新娘為題,發表《越界與流移——亞洲新娘之歌I》、《越界與認同——亞洲新娘之歌II》、《望向彼方——亞洲新娘之歌III》作品。2009年起致力於高雄眷村的研究與保存工作,於2013至2017年發表「高雄眷村三部曲」作品:首部曲《我們在此相遇》、二部曲《長日將盡》、三部曲《鄉關何處》。作品典藏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國立臺灣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日本福岡亞洲美術館、東京都寫真美術館。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