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7552038736 |
定价 |
RMB58.00 |
售价 |
RM63.80 |
优惠价 |
RM47.85 * (-25%)
|
作者 |
(日)毛利嘉孝
|
译者 |
耳田 |
出版社 |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22-08-01 |
装订 |
平裝. 無. 260 页.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2.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流行音樂與資本主義之間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本書試圖以流行音樂為中心,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出發來思考這個問題。流行音樂的實踐與前衛實驗或左翼的實踐不同,面對資本和權力,採取的通常是二重性立場,在擁有對抗性的同時,也隱藏着被同化的可能。這一特質在讓(自稱)激進的政治中心主義者感到焦躁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實現大眾性動員和組織的可能性。這樣的二重性本身,才是建立真正良好政治秩序的關鍵,也是流行音樂的魅力所在。
流行音樂既不是與資本主義進行對抗的東西,也不是什麼獨立於資本主義存在的東西,它是從資本主義製造出來的無用的、過剩的、廢棄的事物中被創造出來的。它曾經是資本主義的副產物,而現代社會的諷刺之處,便是這種副產物現在逐漸改頭換面,變成了主要產物。而在此之後,流行音樂扮演的角色仍然會不斷持續發生變化。
那麼,處於這樣的時代之中,我們對流行音樂應該進行怎樣的思考?當然並不存在現成的答案。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流行音樂無論到什麼時候都會一直被人聆聽,而最終,我們也不能不去思考大眾性的事物,因為在如今這個時代,就連拒絕大眾性事物的超然態度,都已經被回收進大眾性事物之中了。
毛利嘉孝(Mōri Yoshitaka),1963年生於長崎。京都大學經濟學學士,倫敦大學金匠學院傳媒專業碩士、社會學博士。東京藝術大學大學院國際藝術創造研究科、音樂學部音樂環境創造研究科教授。專業領域為社會學與文化研究。多以包括音樂、當代藝術、媒體等在內的當代文化、都市空間的形成和社會運動為主題進行評論工作。主要著作包括《班克斯:藝術恐怖分子》(バンクシー――アート·テロリスト,光文社新書,2019)、《After Musicking:音樂實踐》(アフターミュージッキング ―実踐する音楽―,東京藝術大學出版會,2017)、《街頭思想:作為轉換期的1990年代》(ストリートの思想——転換期としての1990年代,日本放送出版協會,2009)、《DiY入門》(はじめてのDiY,Blues Interactions,2008)等。同時兼任《亞際文化研究》(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Journal,Routledge)編輯委員和北九州國際雙年展策展人等職務。
|
|
|
|
|
|
|
|
|
|
|
|
購買中國簡體書籍請注意:
1. 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中國簡體書可能有出現磨痕、凹痕、折痕等問題,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缺頁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
|
|
|
|
|
|
|
|
目 錄
中譯本序
前 言
第一章 流行音樂與資本主義
1 引入馬克思主義批判理論
2 阿多諾的流行音樂批判
3 反抗的時代,搖滾的時代
4 流行音樂研究領域對阿多諾式悲觀主義的批判
第二章 搖滾時代的終結與流行音樂的產業化
1 產業化的流行音樂
2 1970年代的日本流行音樂
3 音樂產業的形態變化
4 福特主義生產模式和作為其終結的1968年
5 後福特主義生產體制
第三章 波普戰術:後現代時期的流行音樂
1 藝術融入流行
2 安迪•沃霍爾和地下絲絨
3 朋克和科技舞曲的登場,以及搖滾的終結的終結
4 KLF與資本主義的消費
5 日本流行音樂領域的波普戰術
第四章 種族、音樂、資本主義
1 種族與流行音樂
2 “黑人”作為一種分類
3 移動著的音樂,不斷改頭換面的音樂
4 遭受雙重剝削的黑人音樂
5 對抗雙重剝削
6 資本主義與種族
第五章 “J-pop”時代
1 音樂真的陷入了危機嗎?
2 1990年代音樂產業的泡沫經濟式增長
3 百萬唱片的增多與音樂的家庭式餐廳化
4 J-pop形成期的“澀谷系”
5 新自由主義和飛特族的1990年代
6 獨立音樂走向地上
第六章 “後J-pop”景象
1 偶像CD壟斷榜單的時代
2 從早安少女到AKB48
3 “禦宅族式消費”的主流化
4 從實體型音樂產品轉向現場表演和周邊產品
5 偶像和藝術家現在究竟在產出什麽?
6 生產性的消費與消費性的生產
第七章 Musica Practica/音樂實踐
1 音樂實踐
2 DJ文化和DiY文化
3 數字時代的DiY實踐
4 日本的DiY文化:音樂邁向禮物經濟
5 一座城市的音樂實踐:音樂之城天神
6 再次回到所謂的流行音樂
後 記
修訂版後記
索 引 |
|
|
|
|
|
|
|
|
|
|
|
|
|
|
毛利嘉孝(Mōri Yoshitaka),1963年生於長崎。京都大學經濟學學士,倫敦大學金匠學院傳媒專業碩士、社會學博士。東京藝術大學大學院國際藝術創造研究科、音樂學部音樂環境創造研究科教授。專業領域為社會學與文化研究。多以包括音樂、當代藝術、媒體等在內的當代文化、都市空間的形成和社會運動為主題進行評論工作。主要著作包括《班克斯:藝術恐怖分子》(バンクシー――アート•テロリスト,光文社新書,2019)、《After Musicking:音樂實踐》(アフターミュージッキング ―実踐する音楽―,東京藝術大學出版會,2017)、《街頭思想:作為轉換期的1990年代》(ストリートの思想——転換期としての1990年代,日本放送出版協會,2009)、《DiY入門》(はじめてのDiY,Blues Interactions,2008)等。同時兼任《亞際文化研究》(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Journal,Routledge)編輯委員和北九州國際雙年展策展人等職務。、
耳田,譯者,音樂愛好者,譯有“別再問我什麽是嘻哈”系列。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