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574473793 |
定价 |
NT380 |
售价 |
RM59.40 |
优惠价 |
RM52.87 *
|
作者 |
黃運喜
|
出版社 |
大千
|
出版日期 |
2022-08-26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320 页. 21. |
库存量 |
本商品已絕版無法銷售 |
|
|
|
|
|
|
|
|
|
|
|
|
|
|
|
|
一看就懂的《簡明中國佛教史》
本書乃初機學習者最佳入門讀本,作者在撰寫前訂定課程目標,以最簡明方式敘述,令讀者快速吸收。
作者的課程目標如下:
(一)從佛教與政治、社會、文化等互動關係,以及佛教內部組織的變化,探討中國佛教興衰之跡。
(二)建立佛教史研究方法,奠定日後從事中國佛教史研究的基礎。
(三)學習發掘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方法。
現代臺灣「中國佛教史」課程較常見參考的教材,有的是參考大陸學者的作品,有的為日人的著作。這些著作或囿於唯物史觀,或內容「見樹不見林」,也有些著作內容豐富,但敘述繁瑣,或各朝代內容繁簡不一,比例分配失當。
本書建議讀者在印順導師(1906─2005)「以佛法研究佛法」的基礎上,利用「三法印」的法則,把握中國佛教的發展軌跡:
一、在事理上:運用「諸法無我」的法則,從史事的因緣和合中探究事情發生的真相,以客觀、中立的態度看待中國佛教的發展,同時拋棄各種意識形態。
二、在事相上:運用「諸行無常」的法則,分析、瞭解事情在時空背景下發展的來龍去脈、流轉變遷。
三、在事用上:運用「涅槃寂靜」的法則,歷史具有借鑑的作用,以過去歷史當作前車之鑑,後車不忘前車之跡。
嚴格說起來,對臺灣學生而言大都不是理想的教材。缺乏適當教材的結果,就是任課教師要花很多的時間備課,必須綜觀各種佛教史論著,經抽絲剝繭的理出頭緒,再去蕪存菁的製作講義,然後教導學生,這種歷程數十年一直沒有改變。
作者不敏,福報卻大,長期在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任教,先後在研究所開過三次「中國佛教史專題研討」,及大學部開設「中國佛教史」課程,因研究所的性質為延續大學部的基礎,深化課程內容,所以上課時以史料閱讀、問題意識的啟發與討論為主,無法如大學部一樣,有系統且從基礎的內容教起。為彌補經驗不足,作者在近二十多年間,先後於「福嚴佛學院」、「壹同寺女眾佛學院」、「佛教弘誓學院」、「華梵蓮華佛學研究所」、「養諄佛學院」、「圓光佛學研究所」等,開設「中國佛教史」課程;另在2001年時受開印法師之邀,前往馬來西亞沙巴州寂靜禪林,以三天的時間講授「中國佛教史」,以上單位的邀請,讓作者得較學相長、學以致用。本書即是以講授「中國佛教史」時自行編撰的講義改寫而成。
|
|
|
|
|
|
|
|
|
|
|
|
|
|
|
目錄
第一章 前言
第一節 遠古至西漢時期的歷史概況
第二節 佛教傳入中國前的信仰狀況
第二章 佛教初傳中國
第一節 佛教東傳的路線與時間
第二節 東漢時期的佛教
第三章 魏晉時期的佛教
第一節 三國時期的佛教
第二節 東晉與十六國的佛教
第三節 道安、慧遠之僧團及佛教結社
第四節 譯場與佛經的翻譯
第四章 兩晉南北朝時期的佛教
第一節 魏晉清談
第二節 六家七宗
第三節 三教論諍
第四節 政教衝突下的法難
第五章 中古時期佛教諸面向
第一節 從俗講到變文
第二節 佛教與社會福利
第三節 西行求法
第六章 隋代的佛教
第一節 文帝、煬帝的宗教政策
第二節 義學發展與宗派成立
第三節 譯經與佛典目錄
第七章 唐代的佛教
第一節 唐代的帝王與佛教
第二節 僧政管理
第三節 安史之亂對中晚唐佛教的影響
第四節 叢林制度的建立
第八章 會昌法難
第一節 法難的原因
第二節 法難始末
第三節 法難下僧侶的志節行操
第四節 法難的影響
第九章 五代十國的佛教
第一節 五代時期北方佛教記事
第二節 限制佛教發展的禁令與後周世宗法難
第三節 十國的佛教發展
第四節 禪門五家
第十章 宋代的佛教
第一節 宋代佛教發展
第二節 佛教著述概況
第三節 宋儒與佛教
第四節 佛教的宗派
第十一章 遼代的佛教
第一節 遼代佛教的發展
第二節 佛教組織與義學發展
第三節 遼代的刻經
第十二章 金代的佛教
第一節 金代佛教的發展金刻大藏經
第二節 金代佛教制度與
第三節 佛教的宗派
第十三章 元代的佛教
第一節 蒙古人入主中原前的佛教
第二節 元朝建立後的的佛教發展
第三節 佛教的宗派
第十四章 明代的佛教
第一節 明代佛教的發展
第二節 藏傳佛教在明代
第三節 佛教的宗派
第四節 明代的秘密宗教
第五節 明末四大師
第十五章 清代的佛教(上)
第一節 清初的佛教
第二節 白蓮教之亂對佛教的影響
第三節 太平天國之亂對佛教的影響
第十六章 清代的佛教(下)
第一節 唯識學說的復興
第二節 廟產興學與中國佛教近代化
第三節 佛教的宗派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黃運喜
◆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客座教授兼主任,漢學研究中心、安貝卡思想與實踐研究中心主任
◆印尼金剛山佛教大學教授兼檳城研修院院長
◆大千佛教文化社會企業(股)公司創辦人
◆佛教弘誓學院、福嚴佛學院、圓通佛學院、東和宗教學院、華梵蓮華佛研究所、圓光佛學院、養諄暨台中假日佛學院、壹同女眾佛學院兼任教授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