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7111694670 |
定价 |
RMB59.80 |
售价 |
RM65.80 |
优惠价 |
RM49.35 * (-25%)
|
作者 |
李晨,范欽珊
|
出版社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22-02-0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306 页. 26. |
库存量 |
購買後立即進貨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3.5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库存有限或需要调货,订购时间可能延长。如无法订购则将通知进行退款。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購買中國簡體書籍請注意:
1. 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中國簡體書可能有出現磨痕、凹痕、折痕等問題,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缺頁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
|
|
|
|
|
|
|
|
目錄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材料力學概述
1.1材料力學的研究內容
1.2材料力學的基本假定
1.2.1均勻連續性假定
1.2.2各向 假定
1.2.3小變形假定
1.3彈性杆件的外力與內力
1.3.1外力
1.3.2內力
1.4彈性體受力與變形特點
1.5應力與應變
1.5.1正應力與切應力
1.5.2正應變與切應變
1.6線彈性材料的應力-應變關係
1.7杆件受力與變形的基本形式
1.7.1拉伸或壓縮
1.7.2剪切
1.7.3扭轉
1.7.4平面彎曲
1.7.5組合受力與變形
1.8結論與討論
1.8.1關於靜力學模型與材料力學模型
1.8.2關於靜力學概念與原理在材料
力學中的可用性與限制性
習題
第2章內力分析與內力圖
2.1內力分析是應力分析以及工程設計的基礎
2.2拉壓杆件的軸力圖
2.3受扭圓軸的扭矩圖
2.4承受彎曲變形杆件的剪力圖和彎矩圖
2.4.1根據方程作剪力圖和彎矩圖
2.4.2根據微分關係作剪力圖和彎矩圖
2.5剛架的內力圖
2.5.1剛架的組成
2.5.2剛架的內力分量及其特殊性
2.5.3剛架內力圖的繪製
2.6結論與討論
2.6.1關於杆件內力分析的幾點結論
2.6.2重視對平衡微分方程的理解和應用
2.6.3幾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習題
第3章軸向拉伸或壓縮
3.1拉壓杆件的應力
3.2拉壓杆件的強度計算
3.2.1強度條件、安全因數與許用應力
3.2.2三類強度問題
3.2.3強度計算過程及舉例
3.3拉壓杆件的變形
3.4拉伸或壓縮時材料的力學性能
3.4.1材料拉伸時的應力-應變曲線
3.4.2韌性材料拉伸時的力學性能
3.4.3脆性材料拉伸時的力學性能
3.4.4強度失效概念與極限應力
3.4.5壓縮時材料的力學性能
3.5結論與討論
3.5.1本章的主要結論
3.5.2關於應力和變形公式的應用條件
3.5.3加力點附近區域的應力分佈
3.5.4應力集中的概念
3.5.5拉伸或壓縮超靜定問題概述
習題
第4章連接件的剪切與擠壓強度工程計算
4.1鉚接件的強度失效形式及相應的強度計算方法
4.1.1連接件剪切破壞及剪切假定計算
4.1.2連接件的擠壓破壞及擠壓強度計算
4.1.3連接板的拉斷強度計算
4.1.4連接件後面的連接板的剪切計算
4.2焊縫強度的剪切假定計算
4.3結論與討論
4.3.1剪切強度計算中應當著重注意的問題
4.3.2機械連接件的剪切強度計算
習題
第5章圓軸扭轉
5.1外加力偶矩與所傳遞功率的關係
5.2切應力互等定理
5.3圓軸扭轉時的切應力分析
5.3.1平面假定
5.3.2變形協調方程
5.3.3物理關係
5.3.4靜力學方程
5.3.5圓軸扭轉時橫截面上的切應力運算式
5.4圓軸扭轉時的強度
5.4.1圓軸扭轉實驗與破壞現象
5.4.2圓軸扭轉強度計算
5.5圓軸扭轉時的剛度
5.5.1圓軸的相對扭轉角
5.5.2圓軸扭轉剛度計算
5.6結論與討論
5.6.1圓軸扭轉強度與剛度計算及其他
5.6.2薄壁圓筒扭轉時的切應力
5.6.3矩形截面杆扭轉時的切應力
5.6.4扭轉超靜定問題概述
習題
第6章彎曲強度
6.1工程中的彎曲構件
6.2與應力分析相關的截面圖形幾何性質
6.2.1靜矩、形心及其相互關係
6.2.2慣性矩、極慣性矩、慣性積、慣性半徑
6.2.3慣性矩與慣性積的移軸定理
6.2.4慣性矩與慣性積的轉軸定理
6.2.5形心主慣性軸、形心主慣性平面與形心主慣性矩
6.3平面彎曲時梁橫截面上的正應力
6.3.1平面彎曲與純彎曲的概念
6.3.2純彎曲時梁橫截面上的正應力分析
6.3.3梁的彎曲正應力公式的應用與推廣
6.4平面彎曲正應力公式應用舉例
6.5梁的強度計算
6.5.1梁的彎曲強度條件
6.5.2梁的彎曲強度計算過程及舉例
6.6彎曲切應力
6.6.1開口薄壁截面梁的彎曲切應力計算
6.6.2實心截面梁的彎曲切應力計算
6.7結論與討論
6.7.1關於彎曲正應力公式的應用條件
6.7.2提高梁強度的措施
6.7.3彎曲中心的概念
習題
第7章彎曲剛度
7.1彎曲變形與位移的基本概念
7.1.1梁彎曲後的撓度曲線
7.1.2梁的撓度與轉角
7.1.3梁的位移與約束密切相關
7.1.4梁位移分析的工程意義
7.2小撓度微分方程及其積分
7.2.1小撓度曲線微分方程
7.2.2積分常數的確定、約束條件與連續條件
7.3工程中的疊加法
7.3.1疊加法應用于多個載荷作用的情形
7.3.2疊加法應用于間斷性分佈載荷作用的情形
7.3.3逐段剛化疊加法
7.4簡單的超靜定梁
7.5彎曲剛度計算
7.5.1彎曲剛度條件
7.5.2剛度計算舉例
7.6結論與討論
7.6.1關於變形和位移的相依關係
7.6.2關於梁的連續光滑曲線
7.6.3關於求解超靜定問題的討論
7.6.4提高彎曲剛度的途徑
習題
第8章應力狀態與強度理論
8.1基本概念
8.1.1應力狀態
8.1.2應力狀態的描述
8.2平面應力狀態分析的解析法
8.2.1方向角與應力分量的正負號規則
8.2.2微元的局部平衡
8.2.3平面應力狀態中任意方向面上的正應力與切應力
8.3應力狀態中的主應力與 切應力
8.3.1主平面、主應力與主方向
8.3.2平面應力狀態的三個主應力
8.3.3面內 切應力與一點處的 切應力
8.4應力狀態分析的圖解解析法
8.4.1應力圓方程
8.4.2應力圓的畫法
8.4.3應力圓的應用
8.4.4三向應力狀態的應力圓
8.5一般應力狀態下的應力-應變關係應變能密度
8.5.1廣義胡克定律——一般應力狀態下的應力-應變關係
8.5.2各向 材料各彈性常數之間的關係
8.5.3一般應力狀態的總應變能密度
8.5.4體積改變能密度與畸變能密度
8.6一般應力狀態下的強度條件
8.6.1建立一般應力狀態下強度條件的難點與解決方案
8.6.2 強度理論
8.6.3第二強度理論
8.6.4第三強度理論
8.6.5第四強度理論
8.7薄壁容器強度設計簡述
8.8結論與討論
8.8.1關於應力狀態的幾點重要結論
8.8.2平衡方法是分析應力狀態 重要、 基本的方法
8.8.3關於應力狀態的不同的表示方法
8.8.4正確應用廣義胡克定律
8.8.5應用強度理論需要注意的幾個
問題
習題
第9章組合受力與變形杆件的強度計算
9.1斜彎曲
9.1.1產生斜彎曲的載入方式
9.1.2疊加法確定橫截面上的正應力
9.1.3 正應力與強度條件
9.2拉伸(壓縮)與彎曲的組合
9.3彎曲與扭轉的組合
9.3.1計算簡圖
9.3.2危險點及其應力狀態
9.3.3強度條件與設計公式
9.4結論與討論
9.4.1關於中性軸的討論
9.4.2關於強度計算的全過程
習題
第10章壓杆的穩定性問題
10.1壓杆穩定性的基本概念
10.1.1平衡狀態的穩定性和不穩定性
10.1.2臨界狀態與臨界載荷
10.1.3三種類型壓杆的不同臨界狀態
10.2細長壓杆的臨界載荷——歐拉臨界力
10.2.1兩端鉸支的細長壓杆
10.2.2其他剛性支承細長壓杆臨界載荷的通用公式
10.3長細比的概念三類不同壓杆的判斷
10.3.1長細比的定義與概念
10.3.2三類不同壓杆的區分
10.3.3三類壓杆的臨界應力公式
10.3.4臨界應力總圖與λp、λs的確定
10.4壓杆穩定性計算
10.4.1壓杆穩定性計算內容
10.4.2安全因數法與穩定安全條件
10.4.3壓杆穩定性計算過程
10.5壓杆穩定性計算示例
10.6結論與討論
10.6.1穩定性計算的重要性
10.6.2影響壓杆承載能力的因素
10.6.3提高壓杆承載能力的主要途徑
10.6.4穩定性計算中需要注意的幾個重要問題
習題
第11章材料力學中的能量方法
11.1基本概念
11.1.1作用在彈性杆件上的力所做的常力功和變力功
11.1.2杆件的彈性應變能
11.2互等定理
11.2.1功的互等定理
11.2.2位移互等定理
11.3虛位移原理
11.4單位載荷法
11.5莫爾積分
11.6莫爾積分應用于直杆時的圖乘法
11.7卡氏定理
11.7.1卡氏定理及其證明
11.7.2卡氏定理的內力分量形式
11.8結論與討論
11.8.1關於單位力的討論
11.8.2應用圖乘法時彎矩圖的另一種畫法
習題
第12章簡單的超靜定系統
12.1超靜定系統的幾個基本概念
12.1.1超靜定結構的類型
12.1.2靜定基本系統、相當系統與變形協調條件
12.2力法與正則方程
12.3對稱性與反對稱性在求解超靜定問題中的應用
12.3.1對稱結構的對稱變形
12.3.2對稱結構的反對稱變形
12.3.3對稱結構的一般變形及其簡化
12.4空間超靜定結構的特殊情形
12.5圖乘法在求解超靜定問題中的應用
12.6結論與討論
12.6.1應用力法解超靜定問題的步驟
12.6.2關於靜定基本系統的不同選擇
習題
第13章動載荷與疲勞強度概述
13.1等加速度直線運動時構件上的慣性力與動應力
13.2旋轉構件的受力分析與動應力計算
13.3構件上的衝擊載荷與衝擊應力計算
13.3.1計算衝擊載荷所用的基本假定
13.3.2機械能守恆定律的應用
13.3.3衝擊時的動荷係數
13.4疲勞強度概述
13.4.1與交變應力有關的名詞和術語
13.4.2疲勞失效特徵
13.5疲勞極限與應力-壽命曲線
13.6影響疲勞壽命的因素
13.6.1應力集中的影響——有效應力集中因數
13.6.2零件尺寸的影響——尺寸因數
13.6.3表面加工品質的影響——表面品質因數
13.7基於有限壽命設計方法的疲勞強度
13.7.1構件壽命的概念
13.7.2無限壽命設計方法——安全因數法
13.7.3等幅對稱應力迴圈下的工作安全因數
13.7.4等幅交變應力作用下的疲勞壽命估算
13.8線性累積損傷理論與變幅交變應力作用下的疲勞壽命估算
13.8.1基本概念
13.8.2線性累積損傷理論——邁因納準則
13.8.3週期性變幅交變應力時的疲勞壽命估算
13.9結論與討論
13.9.1不同情形下動荷係數具有不同的形式
13.9.2運動物體突然制動時的動載荷與動應力
13.9.3提高構件疲勞強度的途徑
習題
附錄
附錄A型鋼表(GB/T 706—2008)
附錄B部分習題參考答案
附錄C術語
參考文獻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