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7521723113 |
定价 |
RMB98.00 |
售价 |
RM107.80 |
优惠价 |
RM80.85 * (-25%)
|
作者 |
(美)勞倫斯·C.史密斯
|
译者 |
周煒樂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22-07-01 |
装订 |
精裝. 單色印刷. 354 页. 19.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31.5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這本書以跨越科學和人文的角度,討論河流作為一種自然地理力量如何孕育文明、形塑文明,影響國際政治、國內治理,改變社會發展、人口結構等等。從歷史的微觀來看,河流為人類提供了水資源和交通方式,在科技進一步發展后,又支持全球貿易、提供電力等。從歷史宏觀來看,人類古文明都是大河的贈禮,現代全球諸多重要的城市也都位於河流沿岸或三角洲地區。古往今來,人類遷徙的足跡亦由河流所決定,從而帶來國家領土、文化、經濟等長久性的轉變。作者以河流為線索,追溯了人類歷史自古至今的發展,並結合現代社會得多種案例,從多方面展示了河流對塑造社會政治經濟面貌的作用,深入討論了河流與人類社會錯綜複雜的關聯。
全書主題可分為三個部分:在第一部分,作者揭示了河流如何影響歷史社會,以及這種影響如何延續至今,包括人類居地、政治權力中心、食品貿易,能源依賴,政治邊界和戰爭等。在第二部分,作者從20世紀初期美國大壩的建設和污染開始,描述了人類在近代對於世界河流系統的開發、利用及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以及由此導致的政治經濟變遷。在第三部分,作者着眼現實世界,指出當前世界河流系統如何對現代社會產生重要作用,以及科技的進步如何人類改造自然,有何利弊,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此書中專門分析了中國的水利工程和大河工程是如何領先世界的。最後作者也強調了氣候變化對於世界河流、冰川河產生了巨大的挑戰,及因此導致的危機。
(美)勞倫斯·C.史密斯,布朗大學地球、環境和行星科學教授,約翰·阿特沃特和黛安娜·納爾遜大學環境研究教授。曾任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地理學教授、系主任。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成員,古根海姆基金會研究員。其著作《2050人類大遷徙》獲得沃爾特·吉斯勒圖書獎,2012年入選《自然》雜誌編輯書單。
|
|
|
|
|
|
|
|
|
|
|
|
購買中國簡體書籍請注意:
1. 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中國簡體書可能有出現磨痕、凹痕、折痕等問題,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缺頁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
|
|
|
|
|
|
|
|
勞倫斯.C.史密斯
布朗大學地球、環境和行星科學教授,約翰·阿特沃特和戴安娜·納爾遜大學環境研究教授。曾任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地理學教授、系主任。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成員,古根海姆基金會研究員。其著作《2050人類大遷徙》獲得沃爾特·吉斯勒圖書獎,2012年入選《自然》雜誌編輯書單。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