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國家經濟安全管理學系統論述了國家經濟安全管理的相關問題,內容涉及國家經濟安全的國家經濟利益本質、總體國家安全觀下的國家經濟安全管理、國家經濟安全的主要領域與總體保障體系、國家經濟安全的監測預警機制與方法、能源資源安全管理、產業安全管理、國有經濟安全管理、財政和金融安全管理、國際投資與貿易安全管理、重大事件對於國家經濟安全的影響管理等,涉及相關領域的經濟安全戰略、體制機制、管理流程、管理手段、機構設立,以及國外可供借鑒的經驗及教訓等。國家經濟安全管理學主要特色是在總體國家安全觀下討論國家經濟安全管理問題。 本書可用作普通高等院校國家安全學科教材和幹部培訓教材,也可供關注國家安全特別是經濟安全的同仁閱讀。
第一章 國家經濟安全的國家經濟利益本質 1 第一節 國家經濟安全問題的由來 1 一、國家經濟安全的基本內涵 1 二、國家經濟安全問題的主要特徵 2 三、各國對國家經濟安全的關注由來已久 3 第二節 國家經濟安全的本質是國家經濟利益問題 4 一、搞清國家經濟利益是制定國家經濟安全政策的基礎 4 二、搞清並理解國家經濟利益必須關注四個原則性問題 5 第三節 新時期我國的國家經濟利益 6 一、我國國家經濟利益的具體化 6 二、新時期國家經濟利益的分級 7 三、各層級經濟利益間的關係:系統性與共生性 8 第二章 總體國家安全中的經濟安全 9 第一節 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基本內涵 9 一、新時代的總體國家安全觀 9 二、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 9 三、積極維護重點領域的國家安全 10 四、統籌發展和安全,積極防範風險 11 第二節 經濟安全在總體國家安全中的地位 12 一、經濟安全是總體國家安全的基礎 12 二、經濟安全與其他安全領域的互動關係 12 三、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領域 13 第三節 總體國家安全觀中關於經濟安全的論述 13 一、總體思想 14 二、關於糧食安全 14 三、關於能源資源安全 14 四、關於金融安全 15 五、關於應急管理 15 第三章 自然資源安全管理 16 第一節 自然資源安全觀念的轉變 16 一、自然資源的分類及屬性 16 二、對人類與自然資源關係的認識的轉變 16 三、對不可再生自然資源的認識的轉變 17 四、戰略自然資源及其安全 17 第二節 工業化中期的礦產資源安全 18 一、礦產資源安全的內涵與挑戰 18 二、礦產資源安全面對的國際問題 20 三、我國發展中的礦產資源短缺及其成因 22 四、我國礦產資源安全的對策與保障機制建設 24 第三節 現代社會的水資源安全 27 一、水資源安全與短缺 27 二、水資源供給的保護與調配 29 三、水資源需求的管理與控制 31 第四節 確保民生的糧食供給安全 32 一、全球關注的糧食安全問題 32 二、糧食安全的補缺和調節 35 三、糧食供給與需求的測算 36 第五節 資源安全的監測預警 38 一、礦產資源安全評價 38 二、水資源供需預測 40 三、糧食安全的監測預警 43 第四章 能源安全管理 46 第一節 能源安全 46 一、能源安全概念的提出 46 二、能源安全概念的演進 46 三、能源安全與國家間衝突 47 四、有關國家的能源安全戰略與政策 48 第二節 石油安全 49 一、石油安全的基本內涵 49 二、影響石油安全的兩大典型情景 50 三、石油價格的影響因素 51 四、石油價格的預測方法 52 五、石油危機及其防範 53 第三節 煤炭安全 54 一、煤炭的供給安全 54 二、煤炭的生產安全 55 三、煤炭運輸瓶頸 55 第四節 電力系統安全 56 一、電力系統 56 二、電力系統安全問題 56 三、電網運行安全問題 57 第五節 能源安全的監測預警:以石油安全為例 57 一、石油的供需平衡分析 57 二、石油安全的評價指標 58 第五章 產業安全管理 60 第一節 產業安全觀的演變 60 一、強調製造業安全的產業安全觀 60 二、強調以國民企業為主體的產業安全觀 60 三、強調本土資本控制力的產業安全觀 61 四、同時強調控制力和競爭力的產業安全觀 61 第二節 我國工業化中期的產業安全 61 一、我國正處於工業化中期 61 二、現階段我國產業安全的內涵及內在結構 64 三、產業安全實際態勢的驅動因素 67 第三節 外商直接投資對東道國產業安全的影響 70 一、外商直接投資 70 二、外商並購投資對東道國產業的負面影響 71 三、外商投資對東道國經濟整體的負面影響 72 四、抑制外商投資不利影響的制度安排 74 第四節 產業安全態勢的評價方法 76 一、產業安全態勢評價的基本思路 76 二、產業安全態勢評價的指標體系 77 三、產業安全態勢的評價方法和統計方法 80 第六章 國有經濟安全管理 83 第一節 國有經濟安全及其作用 83 一、國有經濟安全的內涵 83 二、國有經濟安全是國家整體經濟安全的基礎 84 第二節 國有經濟安全的決定因素 86 一、國有經濟的體制機制效率及發展能力 86 二、國有經濟的資產規模與產業分佈 88 第三節 完善國有經濟安全的保障體系 90 一、加快完善中央企業的風險防範機制 90 二、加快完善地方國企的風險防範機制 95 第四節 國有經濟安全評價:以企業國際競爭力評價為例 97 一、以標杆測定法為主體的綜合評價法 97 二、國有企業國際競爭力評價的統計方法 100 三、兩種方法的綜合使用 106 第七章 財政、金融安全管理 107 第一節 財政、金融的職能及其關係 107 一、國家經濟運行的貨幣流程 107 二、財政系統及其功能 108 三、金融系統及其功能 108 第二節 財政安全 109 一、財政安全的要義 109 二、財政安全的理論基礎 109 三、財政收入與財政安全 111 四、財政支出與財政安全 112 第三節 金融安全 114 一、金融安全的要義 114 二、現代金融系統的特點 115 三、影響金融安全的主要因素 116 四、考察金融安全應關注的主要問題 117 五、金融安全狀態轉化的表現形式 119 第四節 財政、金融安全的保障體系 120 一、高度關注金融與財政的相互影響 120 二、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的調節作用 122 第五節 財政、金融安全的監測預警 124 一、財政安全態勢的監測預警 124 二、金融安全態勢的監測預警 127 第八章 國際經濟關係安全管理 131 第一節 經濟全球化與國家經濟安全 131 一、全球化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有差異的發展空間 131 二、新的國際分工對發展中國家經濟安全的挑戰 134 第二節 國際經濟關係中常見的經濟安全問題 135 一、利益矛盾會引發國家間爭端甚至對抗 135 二、貿易摩擦往往引發國家間相互制裁 136 三、經濟危機擴散影響相關經濟體的穩健增長 138 四、強國往往企圖控制弱國的經濟命脈部門 140 五、霸權主義是威脅其他國家經濟利益的極端力量 141 第三節 全球化催生的新問題對發展中國家的損害 142 一、國家間利益矛盾在全球市場一體化中的傳導 142 二、資訊系統國際化、網路化對發展中國家的不利影響 144 三、由生態環境問題引發的新的國家間利益矛盾 145 四、國家間信用關係中不利發展中國家的問題 146 第四節 國際經濟關係安全態勢的監測預警:以TBT損害為例 147 一、我國產業遭受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影響 147 二、典型產業遭受TBT損害的關聯影響分析 149 三、典型產業遭受損害的模擬與分析 157 第九章 公共突發事件下的國家經濟安全管理 160 第一節 現代社會的公共突發事件 160 一、公共突發事件 160 二、必須防範的公共突發事件 161 第二節 公共突發事件對經濟安全的影響:以新冠疫情為例 165 一、重大公共突發事件擾動相關區域經濟的正常運行 165 二、重大公共突發事件引發相關區域經濟運行普遍紊亂:以新冠疫情為例 167 第三節 有效構建應對重大公共突發事件的保障體系 171 一、強化經濟體系的供給韌性 171 二、加快、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172 三、加快完善國家應急物資儲備體系 174 四、以國民經濟動員體系應對重大公共突發事件 175 第四節 重大公共突發事件對經濟的影響的測度方法 176 一、經濟韌性測度的原理性方法 177 二、經濟韌性測度的實用性簡化方法:以新冠疫情為例 179 第十章 重大國際衝突下的國家經濟安全管理 188 第一節 重大國際衝突 188 一、國家間的戰爭:以科索沃危機為例 188 二、國家間的經濟制裁 190 第二節 重大國際衝突對經濟的破壞方式 191 一、硬體性破壞:戰爭對經濟的物質基礎的破壞 192 二、軟體性破壞:擾亂經濟運行秩序 192 第三節 重大國際衝突中的危機管控體系 195 一、建立國家間的溝通機制 195 二、建立區域經濟安全機制 197 三、戰爭條件下的危機管控體系 199 第四節 重大國際衝突的經濟影響:戰爭對經濟破壞的估算 201 一、基本思路 201 二、戰爭對一國經濟造成的總體損失:結構性核算法 201 三、戰爭對一國造成的GDP損失的測算:短邊部門法 202 第十一章 國家經濟安全的保障體系 204 第一節 國家經濟安全保障體系的系統結構 204 一、國家經濟安全的主體 204 二、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終極主體:中央政府 204 三、構建國家經濟安全保障體系應有的意識 206 四、經濟安全保障體系的基礎:提高經濟的內在素質 207 第二節 政府的國家經濟安全管理 209 一、政府具體的經濟安全管理職能 209 二、市場經濟中的政府經濟安全管理職能失靈 211 三、四大問題對於政府履行經濟安全職能的制約 212 四、政府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應有的原則 214 第三節 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體制機制建設 215 一、建立民主、科學的國家經濟安全決策機制 215 二、建立國家經濟安全重要指標的管控機制 216 三、完善重要戰略資源的國家儲備體系 218 四、完善重要技術經濟資源的出口管制制度 220 第四節 國家經濟安全的國內外環境建設 221 一、國家經濟安全的法律保障體系建設 221 二、國家經濟安全的環境保障體系建設 222 第十二章 國家經濟安全的監測預警 225 第一節 國家經濟安全監測預警的對象 225 一、總的描述 225 二、對國內經濟領域安全態勢的監測預警 225 三、對國際經濟領域安全影響的監測預警 226 四、重大衝突對於國家經濟安全的影響的監測預警 227 五、對國家經濟整體抗風險能力的監測預警 227 第二節 國家經濟安全監測預警的評價方法 228 一、綜合評價法 228 二、基於案例的人工神經元評價方法 230 三、基於案例的模糊類比評價方法 232 第三節 國家經濟安全監測預警的系統框架 234 一、可行的系統框架及監測預警的重點 234 二、建立評價指標體系的技術性要求 234 三、恰當進行國家經濟安全的“狀態界定” 235 四、從技術上解決監測預警所需的資料問題 235 五、監測預警的技術流程與過程 236 參考文獻 237
雷家驌,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清華大學中國企業成長與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在國家經濟安全研究領域深耕20多年。 胥和平,研究員,清華大學中國企業成長與經濟安全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曾任國家科技部調研室主任多年。 鐘惠波,北京理工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經濟系主任。對國家經濟安全、新經濟創新創業與發展等有獨到研究。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