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克蘭的不可能戰爭:反抗,所以存在
|
|
War in Ukraine |
|
|
|
|
|
|
|
|
ISBN |
9786269612932 |
定价 |
NT560 |
售价 |
RM87.50 |
优惠价 |
RM77.88 *
|
作者 |
劉致昕,楊子磊,《報導者》團隊
|
出版社 |
春山出版
|
出版日期 |
2022-08-16 |
装订 |
平裝. 部份全彩. 424 页. 23.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20.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电子书试读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拆解極權者手法,臺灣人必讀=
俄羅斯如何在多個不同的當代戰場對民主的烏克蘭發動攻擊?
烏克蘭人如何以不同方式化身「平民戰士」,抵抗摧毀自由的極權之手?
值此獨裁與民主間的抉擇時刻,與擁有強大軍備極權為鄰的烏克蘭,如何以抵抗意志與勇氣震撼全世界?
二〇二二年二月二十四日,俄羅斯總統普丁發動所謂的「 特別軍事行動」,企圖占領烏克蘭並推翻其政府,打消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希望;而處於東歐與西方集團間、長期遭受俄羅斯威脅的烏克蘭,以其堅強的反抗意志奮勇還擊,擋下普丁快速拿下基輔的野心,然而數百萬難民已造成二戰後歐洲最大的人道危機。
這場戰爭所牽動的視野,除了傳統認知下的戰地前線,還包括交戰國的後方、周邊國家、網路戰場和國際社會,正在逐步改變戰爭的定義。俄烏兩國不僅發動軍力交戰,雙方在社群網站與資訊戰上攻防激烈;接收大量烏克蘭難民的鄰國波蘭,以及因歷史因素與能源需求過度倚賴俄羅斯的歐盟領頭羊德國,面對這場戰爭中的人道、經濟、國防與能源安全等課題,又如何與普丁的極權勢力對抗,重整國內外秩序?同時,世界的目光也轉向與烏克蘭有著相似處境的臺灣,我們是否有足夠的韌性面對鄰近極權在當代發動的混合戰?
《報導者》記者與編輯團隊透過實地與線上的第一手採訪,以五個月的時間,穿梭被占領的城市、邊界、收容家庭跟德國街頭等多個場域記錄時代。結合戰爭罪行、難民潮、資訊戰與經濟能源等角度,立體呈現這場現代混合戰的樣貌;並透過多組人物訪談,看見在戰火中「被隱形」的人與動物,烏克蘭公民為了保衛主權與自由所做的多年準備、犧牲和生命經歷,以及為了守護新世代、存續國族文化不被戰爭摧毀而做的種種努力。同時也反身自問:如果有日臺灣面臨這樣的「烏克蘭」時刻,相關的準備與意志是否已經到位?本書是我們理解烏克蘭這場「不可能」戰爭的起點,更是臺灣面對未來的重要借鏡。
「如同世界上許多民族與國家,烏克蘭的千年歷史等同一部傷痛史,而這些不堪的記憶與創傷經常與俄羅斯直接相關。一九八六年,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核電事故「車諾比核災」在距離基輔北部一百五十公里的普里皮亞季(Pripyat)鎮爆發,彼時蘇聯政府粉飾太平的態度與官僚的顢頇作為,為烏克蘭帶來難以估算的人員、財產與生態損失。時序再往前轉,一九三二年,為達成「農業集體化」政策的生產目標,史達林在『歐洲糧倉』烏克蘭造成大饑荒(Holodomor),兩年間有數百萬烏克蘭人因饑餓而亡,在南方港城奧德薩,當地農民啃食樹皮和昆蟲的同時,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家種的麥糧往外地運送。這些難以抹滅的悲哀與傷痕,都藉由不同的形式一代又一代傳續下來,深埋在今天烏克蘭人的意識裡……《報導者》團隊所訪談的主角,從瑜伽老師、社運分子、銷售經理、程式設計師到脫口秀演員,是普遍存在於每個社會中堅的『平民戰士』。烏克蘭所經歷的每一次苦難與掙扎,正是因為有他們的抵抗,才給予其他烏克蘭人持續為未來奮鬥的勇氣和希望。」——徐裕軒(外貿協會基輔臺貿中心主任)
專文導讀
徐裕軒(外貿協會基輔臺貿中心主任)
共同推薦
吳怡農(壯闊台灣聯盟 創辦人)
吳介民(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吳叡人(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林蔚昀(作家、波蘭文譯者)
林育立(駐德記者)
郭崇倫(聯合報副總編輯)
羅冠聰(香港立法會前議員)
(按姓氏筆畫排列)
|
|
|
|
|
|
|
|
|
|
|
|
|
|
|
目錄
【推薦序】 歷盡磨難、堅持抵抗:學做烏克蘭人 ⊙徐裕軒
【總編輯序】 因為反抗,所以存在 ⊙ 李雪莉
【前言】 當代戰爭的「戰場」在哪裡?
PART 1 戰爭開始的一到一百天
1.1 飛彈與坦克進逼,五位烏克蘭青年的求援、見證和反抗
1.2 烏克蘭「平民戰士」:開戰後關鍵五天的抗戰
1.3 俄烏資訊戰前線:反制假訊息的關鍵
1.4 寫下抵抗的歷史新頁:訪七位留守的烏克蘭人
1.5 從地獄裡生還:馬里烏波爾地方報總編輯如何「留住」家鄉和真相
1.6 走進俄軍占領三個月的赫爾松,烏克蘭人如何從「統戰」手段裡求生?
1.7 基輔防空洞裡的脫口秀:用笑話當武器的喜劇演員,和他來自全球的觀眾
PART 2 摧毀下的圖存: 烏克蘭如何挽救新世代
2.1 八年蒐證,她們記下俄軍在烏克蘭的戰爭罪行
2.2 戰場上的童年──烏克蘭兒童以繪畫述說戰爭暴力與微小希望
2.3擺脫大斯拉夫、認同新烏克蘭的青年,怎麼向世界傳遞故事?
2.4 抵抗極權國家的全球資訊戰——專訪烏克蘭查核組織StopFake
PART 3 戰爭新世界
【圖輯】逃離戰火的人們,跨越國界後遇見的「第一條街」
3.1 「這也是我們的戰爭」——波蘭家庭與他們所接待的烏克蘭客人
3.2 成為新前線的波蘭面對歷史性抉擇:更擁抱民主,或支持獨裁化極右政府?
【圖輯】 侵烏戰爭下,橫跨歐洲的動物救援鏈
【評論】 從波蘭援助烏克蘭難民的溫暖與脆弱,看臺灣真正該準備好的事
PART 4 走出極權者的腳本?
4.1 為何掉入「為普丁埋單」的兩難?——專訪三黨國會議員,俄烏戰爭給德國的慘痛一課
【評論】德國「俄夢」醒了沒?
4.2 誰是「叛國者」:訪那些開戰後出走的俄羅斯人
4.3 基輔的最後一碗羅宋湯──專訪俄裔烏克蘭作家安德烈.克考夫
PART 5 臺海的「烏克蘭」時刻
5.1 製造平行宇宙的「中國真相」
5.2 今日烏克蘭,明日臺灣:拆解俄烏戰爭的資訊操弄
5.3 全民應戰的未來:臺灣後備戰力需要什麼改革?
5.4 全民衛國思維下的民間自救與訓練互助
5.5 來自外交前線的箴言,臺灣能從烏俄戰爭中學到什麼?
【結語】我們為什麼在這裡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劉致昕
曾任《商業周刊》記者、《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駐臺助理記者,現為《報導者》副總編輯。
出版著作:《真相製造:從聖戰士媽媽、極權政府、網軍教練、境外勢力、打假部隊、內容農場主人到政府小編》。
曾獲獎項:金鼎獎、卓越新聞獎、人權新聞獎、亞洲出版協會新聞獎、吳舜文新聞獎、臺北國際書展大獎非文學類首獎。
《報導者》團隊
臺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的調查報導與深度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攝影/楊子磊
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畢。曾獲卓越新聞獎、吳舜文新聞獎、亞洲出版協會新聞獎與台灣新聞攝影大賽年度最佳新聞照片。
主編簡介
李雪莉
《報導者》總編輯、臺大新聞所兼任助理教授,曾任《天下雜誌》副總編輯與影視中心總製作人。加拿大McGill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人。臺灣卓越新聞獎、曾虛白新聞獎、亞洲出版協會新聞獎、香港人權新聞獎、臺北國際書展大獎編輯首獎得主。合著並主編《血淚漁場》、《廢墟少年》、《烈火黑潮》、《報導者事件簿》等書。以記者為志業。
劉致昕
《報導者》副總編輯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