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811248627 |
定价 |
NT730 |
售价 |
RM114.10 |
作者 |
皮佑國
|
出版社 |
八方
|
出版日期 |
2022-03-12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615 页. 23. |
库存量 |
購買後立即進貨 抱歉!此书没有开放空运服务,只能船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如需空运请洽客服。 库存有限或需要调货,订购时间可能延长。如无法订购则将通知进行退款。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教育是一項使人產生認識改變的人類活動,伴隨人類個體終身,每個人都參與其中,貢獻並受益。
本書分為五篇,分別為:第一篇,教育與自然;第二篇,教育與人類; 第三篇,教育與社會;第四篇,教育與人生;第五篇,教育及其基本問題。
作者在傳統教育價值論(2D)的基礎上進行拓展,提出四維(4D)教育價值論:教育對於自然的價值;教育對於人類的價值;教育對於社會的價值和教育對於個人成長與發展的價值。
認識和改善人類與自然的關係,雖已迫在眉睫,但教育是必由之路。地球村時代打破了人類整體與群體以及個體之間的藩籬,凸顯了一些人類必須共同面對與和衷共濟才有可能解決的問題,要建立共進退的觀念並付諸行動,教育是不二途徑。
教育價值論的改變,必然引起對本質論、目的論、教育內容、教育次序、教育形態和教育系統等認識的改變。本書對上述命題在討論基礎上,提出了無為教育的概念,從而使教育能夠覆蓋整個人類社會而不留死角。 |
|
|
|
|
|
|
|
|
|
|
|
|
|
|
目錄
vii 前言
第一篇 教育與自然
2 第一章 自然與人類
2 第一節 認識自然
4 第二節 人類的產生及其對於自然的作為
14 第二章 自然與人類的關係
14 第一節 自然對人類的給予
18 第二節 人類對自然的認識
21 第三章 教育與自然的關係
21 第一節 教育統合自然科學知識體系
26 第二節 教育助人形成正確的宇宙觀
30 第三節 教育培養自然科學人才
32 本篇參考文獻
第二篇 教育與人類
34 第四章 認識人類
34 第一節 萬物之靈
40 第二節 人性
51 第五章 人類活動
51 第一節 人類歷程
63 第二節 當代人類面臨的主要問題
83 第三節 人類的追求及其反思
100 第六章 教育與人類的關係
100 第一節 人類無敵鏈
104 第二節 教育是人類的基本活動
107 本篇參考文獻
第三篇 教育與社會
111 第七章 社會系統中的教育
111 第一節 社會-教育因果鏈
119 第二節 教育是人口再生產
120 第三節 教育是一門獨立學科
123 第四節 教育是一項巨型複雜系統
127 第八章 社會對教育的規定
127 第一節 社會對教育的規定
131 第二節 文化整理和選擇
137 第三節 基於人才目標的教育層次結構
150 本篇參考文獻
第四篇 教育與人生
152 第九章 思考人生
152 第一節 人生追求
166 第二節 人格
170 第十章 中國傳統的為人之道
170 第一節 “人”的漢字智慧
172 第二節 儒家五倫
189 第十一章 教育對人生的影響
190 第一節 助益三觀形成
193 第二節 傳授技能
194 第三節 培養良好習慣
195 本篇參考文獻
第五篇 教育及其基本問題
199 第十二章 什麼是教育
199 第一節 教育的本質
216 第二節 教育的目的
237 第三節 教育的內容
276 第四節 教育的次序
303 第十三章 教育形態
304 第一節 自然教育
317 第二節 家庭教育
332 第三節 學校教育形態
337 第四節 寺所教育形態
358 第五節 社會教育形態
369 第十四章 教育者
369 第一節 教育者使命
373 第二節 師道尊嚴
377 第三節 教育的科學性
380 第四節 教育的藝術性
389 第十五章 受教育者
389 第一節 學習概述
395 第二節 受教育者使命
400 第三節 學習態度
413 第四節 學習選擇
422 本篇參考文獻
427 致謝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皮佑國
中國華南理工大學退休教授。1953年生於重慶市開州區,1966年小學畢業後回鄉務農,1972-1975年就讀於重慶鋼鐵工業學校,1978-1982年就讀於重慶大學並獲工學學士學位,1995-1998年就讀於華南理工大學並獲工學博士學位。
先後從業於農村、工廠、學校、設計、科研等多個單位,從事自動化專業的運行、維護、設計、科研和教學工作,承擔和參加了多項國家大型重點工程設計、多項政府和企業的科研開發專案並獲多項獎勵。獨立出版中文專著一本,合作出版英文專著一本。在國內外重要刊物和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百餘篇,獲專利和電腦版權多項。除本科教學外,為社會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近百名。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