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7571314934 |
定价 |
RMB59.80 |
售价 |
RM65.80 |
优惠价 |
RM46.06 * (-30%)
|
作者 |
樸世禺
|
出版日期 |
2020-11-0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191 页. 26.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2.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傳統建築作為衣食住行中的一個支柱,自是其中重要一環。不過對於想要瞭解傳統建築的大眾讀者來說,要麼被建築典籍的古體字及拗口的建築構件名稱所嚇退,要麼被散文化的優美文字弄得雲裡霧裡。似乎存在一個缺口,即以建築設計為視角來審視古建築,從而對當下的建築設計及生活有所啟發。本書試圖以建築設計為視角,回歸到人的生活與建造活動。一旦回歸到基本的生活及建造,許多曾經習以為常卻不知所以然的東西,以及需要耗費心神來記憶的那些知識點,一下子便有趣生動起來。於是,個中的生活智慧、建造智慧便不再是冷凍的過期食品,而是應季的生鮮,對當下的建築設計更有營養。
在此意義上,本書為填補“缺口”貢獻了一方木料。本書講述了中國傳統建築的結構體系、製造技巧和風格沿變等內容,分別從傳統建築的基本概念、發展歷程、破譯密碼、視聽設計、新生可能和設計啟示等角度入手,具體講解了傳統建築的構造處理、空間設計的層次感以及聽覺設計等,回顧並分析了中國傳統建築的發展,特別是技術進步帶來的變化,解構現當代建築與傳統建築在風格、技術等方面的關聯,分析了中國現當代建築對古建築的傳承與發展,並展望了傳統建築的技藝在未來應用的前景。 |
|
|
|
|
|
|
|
|
|
|
|
購買中國簡體書籍請注意:
1. 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中國簡體書可能有出現磨痕、凹痕、折痕等問題,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缺頁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
|
|
|
|
|
|
|
|
目錄
【古建築概述:傳統建築的基本概念】
傳統建築的結構體系
傳統建築的構造處理
傳統建築的屋架
傳統建築的安全設計
【水火相生:傳統建築的發展歷程】
瓦在早期建築中的作用
技術進步帶來的變化
模數與木材斷面
防潮避水的不同方式
【方圓幾何:傳統建築的破譯密碼】
幾何,最基本的建造知識
從何處使用幾何
【芥子須彌:傳統建築的視聽設計】
建築的層次感
空間設計的深度
廳堂與殿堂的不同設計
建築的聽覺設計
【面向未來:傳統建築的新生可能】
風格與建築
建築的氛圍
建築的技術
【古為今用:傳統建築的設計啟示】
框架結構的突破
槽與縫:進深中的結構選擇
橫與縱:面闊上的視覺表現
抹與借:轉角處的意圖強化 |
|
|
|
|
|
|
|
|
|
|
|
|
|
|
朴世禺
建築師,文物建築保護工作者。畢業於北京大學建築學研究中心,碩士期間主要研究方向為傳統大木建築中的結構與空間設計,研究物件範圍偏重于宋遼金元建築。畢業後於故宮博物院古建部工作,從事故宮建築的勘察測繪、保護設計以及相關展覽工作,主要研究興趣仍為傳統大木建築的空間與結構設計,研究物件現主要集中于明清官式建築。在《中國藝術》《北京青年週刊》《裝飾》等雜誌、報刊上發表過多篇論文及文章,並在知乎等網路平臺上常年進行建築知識科普。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