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7521743487 |
定价 |
RMB88.00 |
售价 |
RM96.80 |
优惠价 |
RM72.60 * (-25%)
|
作者 |
田青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22-06-0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296 页. 26. |
库存量 |
購買後立即進貨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27.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库存有限或需要调货,订购时间可能延长。如无法订购则将通知进行退款。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這是一本講中國傳統音樂的,具有大眾“美育”通識功能的書,也是一本通過中華傳統音樂來講“中國”和中國人的書;是以中國傳統音樂、各地民歌為脈,飽含深情講述的“中國故事”。中國音樂究竟好在哪兒、美在哪兒?如何代表中國?如何感受各民族民歌的魅力?我們中國人除了西方那套理論,有沒有自己欣賞音樂的邏輯?……關於中國音樂,本書試圖回答的就是這些看似簡單、卻始終未能獲得清晰答案的問題。
本書將中國音樂劃分為三個部分:中國傳統器樂與樂器、民歌與民族聲樂、新音樂。從音樂層面、地緣及歷史層面、人文層面,深度講述了蘊藏在音樂里的民族情感。中國傳統器樂與樂器部分,列舉了古琴、古箏、琵琶等有代表性的中國傳統樂器,結合曆史變遷,細述了它們的來歷典故、基礎樂理及風格,並與中國人基本的自然觀和天地觀緊密結合,涵蓋了對音樂與中國古典哲學關係的認識。民歌與民樂部分,列舉了陝北民歌、西南民歌、少數民族歌曲等,結合作者多年實地探訪的一手體驗,以飽含深情的筆觸,生動地勾畫了一幅跨越大江南北的“中華音樂地圖”。
新音樂部分則將中國近代、國歌、《黃河大合唱》及中國歌劇等作為主調,揭示近代音樂家如何在內外交困的境遇下,探索着眼于未來而落實於人民群眾的新型風格,與當時的時代背景遐邇一體,達到了形式與內容的高度統一,成為革命年代人們心中的一把利刃。
|
|
|
|
|
|
|
|
|
|
|
|
購買中國簡體書籍請注意:
1. 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中國簡體書可能有出現磨痕、凹痕、折痕等問題,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缺頁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
|
|
|
|
|
|
|
|
目錄
引子:一場驚豔世界的演出
樂章:樂器與器樂
序章:音樂,人類偉大的發明
8000歲高齡的賈湖骨笛
無與倫比的樂器——曾侯乙編鐘
聖人之器:古琴與《流水》
孔子的樂器
徜徉在太空中的古琴曲
林黛玉看的“天書”
世界上使用時間最長、擁有自由度的樂譜系統
家國情懷:古箏與箏曲《崖山哀》
又好學又好聽的樂器
一首充滿家國情懷的箏曲《崖山哀》
來自西域的樂器——琵琶與《霸王卸甲》
絲綢之路傳來的樂器
琵琶在中原的發展
音樂表現戰爭——用大炮?還是只用四根弦?
化凡為聖:二胡與《二泉映月》
瞎子阿炳與楊蔭瀏
從民間到音樂廳
呼吸吐納皆是情——口弦與笙管笛簫塤
最私密的樂器——口弦
最悲涼的樂器——管
最早的簧類樂器——笙
“絲不如竹”——笛與簫
發自大地的聲音——塤
中國最古老的樂種——南音
盛唐燕樂及其在日本的遺聲
南音——這才是唐宋遺音
中國樂神——“郎君”與“田公元帥”
生命的律動與喧鬧的田野——民間器樂
民間稱為“細樂”的笙管樂
喧天動地的鼓吹樂
優雅細膩的弦索樂
此曲只應天上有——佛樂與道樂
中國的佛教音樂是印度的嗎?
一首鮮為人知的偉大樂曲《行道章》
仙音縹緲的道樂
弘揚中華文化——走上世界舞臺的佛樂道樂
第二樂章:民歌與聲樂
序章:情動於衷 故形於聲
專享可靠的古代歌曲——薑夔與《白石道人歌曲》
你說這是“古曲”,憑什麼?
他作詞是天才,偏偏還會作曲!
破譯古譜,不比破譯“密碼”容易
《霓裳羽衣曲》中專享存世的旋律
千古宋詞萬首歌
民歌就是黃河水——《黃河船夫曲》與《東方紅》
“老船工”的詰問與司馬遷的預言
飛上太空的《東方紅》
民歌恰是窮鄉好——《走西口》與河曲民歌
每一首民歌,就是一粒鑽石
不同的土壤不同的花
什麼花香飄得最遠?——《茉莉花》與《圖蘭多》
普契尼的“功勞”與西方人的偏見
美麗的《茉莉花》與可愛的“紅娘”
天下民歌匯左權——“歌窩子”與“盲宣隊”
桃花紅杏花白
向天而歌的“阿炳”們
草原上的風天上的雲——蒙古族民歌
民歌,一個民族的“名片”
憑著這首歌,找到了失散多年的親人
一個喉嚨唱出兩個聲部——神奇的呼麥
綠洲之光——維吾爾族木卡姆
絲路上的歌舞
周吉:一位將自己融入民族文化的音樂家
西南歌舞鄉——海菜腔與侗族大歌
央視青歌賽的“優選分”和“大力度優惠分”
田豐:一個非遺保護的“堂吉訶德”
飛揚世界的天籟之聲——侗族大歌
白山黑水與世界屋脊——朝鮮族民歌與藏族民歌
一首分裂民族的和合之歌
離太陽最近的歌聲
“唱念做打”與“說唱”裡的“唱”——戲劇音樂和曲藝音樂
傳統社會的“大學校”
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昆曲
被稱為“國劇”的京劇
說說唱唱話曲藝
第三樂章:新音樂
序章:革故鼎新 面向世界
學堂樂歌——《祖國歌》與《送別》
從才子到高僧——李叔同與“弘一法師”
學校裡的唱歌課——“學堂樂歌”
國歌的誕生——田漢、聶耳與《義勇軍進行曲》
田漢與聶耳——命運讓他們相識
從電影插曲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當黃河發出怒吼——冼星海與《黃河大合唱》
又一個天作之合——光未然與冼星海
窯洞裡誕生的偉大作品
鋼琴的中國化——賀綠汀與《牧童短笛》
你知道康熙皇帝是鋼琴幾級嗎?
齊爾品與首有名的中國鋼琴曲《牧童短笛》
硬骨頭音樂家賀綠汀
當小提琴唱起越劇——小提琴協奏曲《梁祝》
誰是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的作曲者?
蝴蝶是怎樣飛起來的
“身土不二”與《我的祖國》
“一條大河波浪寬”
四個漢字引起的震撼與思考
民族歌劇的誕生——歌劇《白毛女》
戲劇裡的“西餐”和“中餐”
《白毛女》:中國第一部成功的歌劇
尾聲:鳳凰之鳴
後記
|
|
|
|
|
|
|
|
|
|
|
|
|
|
|
田青,我國著名音樂學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崑劇古琴研究會會長。他本人的主要工作就是中國傳統音樂、宗教音樂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這三個方向的研究和推廣,發表《中國宗教音樂》《凈土天音》《撿起金葉》《禪與樂》等學術及各類著作260多萬字,2018年出版九卷本《田青文集》。
央視常客。在中央電視台《正午學堂》和國家圖書館有關中國音樂的系列講座得到高度評價和普遍歡迎,他學術著作等身,為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和中國傳統宗教音樂的探索與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努力打通了理論研究與社會實踐的壁壘,把琴學、崑曲、原生態民歌以及古老樂種重新扶至國家殿堂。——若要講述中國音樂之美,他具備當之無愧的資格。
|
|
|
|
|
|
|
|
|
|
|
|